字節跳動大模型,熟悉的配方,搞流量

作者 | 陳江 來源 | 零壹智庫

字節跳動無疑是當前互聯網平臺的流量之王,也是媒體眼中的實用主義者。在當紅的大模型賽道上,流量手段和實用路徑依然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算法”基因

其實,字節挑動在AI方面的佈局、應用的時間可能遠早於一衆大廠。2012年剛成立的時候,字節推出基於智能推薦算法的產品“今日頭條”APP,成爲國內最早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移動應用場景的科技公司之一。

2016年,字節跳動更進一步,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開始針對AI技術進行系統性的研發與儲備。2019年,字節收購了英國一家利用人工智能創作音樂的公司Jukedeck,後者創始人&CEO埃德·牛頓-裡克斯(Ed Newton-Rex)隨後加盟字節跳動並擔任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

2020年之後,字節又將AI技術廣泛應用在抖音、今日頭條等APP上,推出繪畫、特效類等AIGC功能,同時也積極探索大模型應用場景,比如抖音AI繪圖、飛書智能夥伴、剪影AI生成視頻等。

除了自己發力研發外,字節跳動還對外做了大量的人工智能相關投資。據零壹智庫梳理統計,截至目前,字節在人工智能領域出手投資達到26次(含併購),其中行業應用層面19次,佔比73.1%。

在大模型方面,字節比百度等大廠略晚,2023年8月,宣佈雲雀大模型上線,但也趕上了備案頭班車,成爲國內首批算法備案的大模型之一。這亦是“豆包”等一些列應用產品的技術支撐與底座。上線後,該大模型每天平均處理的token數量高達1200億,相當於1800億的漢字或生成3000萬張圖片。

二、全家桶​

今年5月15日,2024春季火山引擎FORCE原動力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正式全員亮相了豆包大模型。這是一個模型大家族,包括通用模型pro、通用模型lite、語音識別模型、語音合成模型、文生圖模型等9款產品。

而此時,豆包在流量上已經以迅雷之勢站上舞臺中央。

據原動力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豆包在蘋果APP Store和各大安卓應用市場的下載量突破1億,在AIGC類應用中排名第一,月度活躍用戶突破2600萬,智能體創建總數達800萬。

To B方面,火山引擎於2023年6月上線了MaaS平臺,即火山方舟。這個平臺彙集了國內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所的優秀模型(比如百川智能、復旦大學MOSS等),有點類似打造大模型領域的電商平臺模式,幫助企業爲不同場景選擇合適的模型,同時提供充沛算力、安全互信等方面的支持。

火山方舟發佈後,公司與汽車、手機、金融、食品飲料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展開了密切合作,包括吉利汽車、長城汽車、OPPO、vivo、小米、華碩、招商銀行、海底撈等。

不管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C端,亦或是面向廣大產業的B端,字節均是有了相當的用戶基數之後,再做大模型的全面發佈。這種戰略與其他絕大多數玩家是不一樣的,後者往往是將大模型和應用產品一同發佈,再去開拓市場。

本次字節全員亮相的豆包大模型(前身即雲雀),涵蓋了文本對話、語音識別與合成、聲音復刻、角色扮演、文生圖等基礎功能與產品,並進行了多方面的升級。其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包括但不限於辦公智能助手、電商導購、營銷創作、編程助手等50餘個業務場景。

針對B端,火山方舟已升級到2.0,可以讓企業更加高效、簡易地實現AI創新和應用落地,同時降低企業使用大模型的成本和技術門檻。應用場景包括智能外呼、數字人、數據助理等等。

三、​價格戰

爲了搶佔企業用戶市場份額,字節大模型大打價格戰。其中,豆包主力模型在企業市場的定價爲0.00008元/千 Tokens,比行業價格降低了99.3%。

圖1:大模型定價對比(單位:元/千Tokens)數據來源:火山引擎FORCE原動力大會,零壹智庫

對於大降價原因,火山引擎總裁譚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字節跳動在在模型結構、訓練、生產等各種技術層面都能做到很好,有很多優化手段能夠實現降價。此外,市場對降價呼聲比較大,平臺必須把試錯成本做到非常低,才能讓大家用起來。

另一方面,用戶規模的擴大也將提升大模型的性能。大的使用量,才能打磨出好模型,也能大幅降低模型推理的單位成本。

B端企業市場是大模型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因爲可以提供更直接、且可以預測的現金流收入。而C端要落地到具體應用中,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開發市場、教育用戶,並且如何盈利一切都是未知數。

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義千問服務的企業客戶衆多,分別高達8.5萬家、9萬家,市場佔有率相對更高一些。

豆包大模型價格大降,亦是想通過價格戰與百度、阿里正面PK,搶奪更多的企業用戶。

面對字節的打骨折,阿里宣佈跟進大降價,將通義千問GPT-4級別的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輸入價格,從每千個token的0.02元降至0.0005元,比字節還低0.0003元。

四、砸廣告

在C端市場,字節跳動亦是高舉高打。

據Quest Mobile數據顯示,2024年1月,豆包APP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APP活躍用戶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到了3月,月活用戶量亦是文心一言的1.5倍。

即便如此,豆包依然不滿足,將重心放在如何搞流量上。

用戶活躍數、訪問使用量等核心經營指標是C端大模型廠商能否活下去,或者說未來能夠實現商業化的核心基礎。包括豆包在內的大模型廠商掀起了燒錢大戰,買用戶。

據AppGrowing統計,2024年6月第一週(6/3-6/9),豆包素材投放量高達26521個,環比增長38.6%。相對而言,Kimi爲14451個,環比增長160.7%;智譜清言爲1866個,環比飆升2456%。

線上渠道方面,大廠們主要聚焦在吸納了衆多年輕人的B站社區上,6月第一週AI廣告投放量是去年同期的3-4倍。

除B站外,線上推廣渠道進一步擴散至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比如,在抖音平臺上,單個AI相關詞條下,豆包硬廣、軟廣外,還有頭部達人帶貨。在小紅書上,合作KOL發佈體驗視頻、利用話題標籤增加曝光、舉辦互動問答和抽獎活動等方式進行推廣。

線下渠道方面,一二線主要城市的寫字樓、地鐵、機場等白領聚集的場所,都成爲推廣的重要戰場。

僅僅在6月上旬,豆包廣告投放金額就已經高達1.24億元,令衆多大廠有些望塵莫及。

五、犯忌諱

此外,爲了流量,豆包大模型劍走偏鋒,甚至“不擇手段”。

今年5月底,據一些網友爆料,百度和谷歌的搜索結果中,除了廣告之外,第一頁全部來自豆包生成的內容。在谷歌搜索引擎裡更是生成超過2000萬條各式各類的詞條內容並進行固化。

這些內容也會關聯搜索引擎高點擊率的關鍵詞,從而獲取訪問流量,或者被其他大模型抓取並使用,以達到推廣豆包之目的。

豆包的做法,也並不難理解。簡單來說,通過數據進行訓練,訓練好後對人類的原創內容進行“洗稿”,再將之作爲“全新原創”內容,並通過算法進行大量分發,進入到搜索引擎數據庫中。

去年的一篇論文——《遞歸的詛咒:在生成數據上訓練會使模型遺忘》就詳細講解了當模型使用生成的數據進行訓練時,生成數據如何污染下一代模型的訓練集,導致模型逐漸失去對原始數據的正確感知,出現模型崩潰現象。

很快,豆包的做法引發了社會輿情的反彈以及其他AI大模型廠商的警覺。一方面,豆包自己進行了整改與優化。另一方面,谷歌下架了所有豆包的詞條內容。此外,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也針對AI生成的詞條以及低質量的語料修改了算法。

專題推薦:金融毛細血管

零壹智庫推出“金融毛細血管系列策劃”,通過系列文章、系列視頻、系列報告、系列研討會和專著,系統呈現“金融毛細血管”的新狀態、新功能、新價值、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