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舉債比前朝少 學者怒:沒有在比爛的

蔡政府執政到今年8月底,舉債淨增加是3110億元,主因是近幾年歲入超收,包含稅收超徵,除去年短徵外,近幾年,幾乎年年超徵約千億元;以及非稅課收入,如5G釋照和招標世貿三館等讓蔡政府減少不少舉債。不過,仍有近兆元特別預算未執行,未來也多靠舉債支應。

陳國樑表示,就算未來稅收超徵或歲入超收,除非稅課收入「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是來自央行繳庫盈餘、國營事業收入外,其他大多來自「民脂民膏」,政府怎好意思因目前舉債比前朝少而沾沾自喜,完全忽略「錢是否花在刀口上」,更何況還有勞保潛藏債務10兆元。

「近20年來政府確實浮濫使用特別預算」,陳國樑統計,從1950年代、約70年以來編列預算(含追加)共計55次;但從2000年後,這20年間就達30次,佔半數以上,顯見政府常態性把特別預算當特殊帳戶,隨便花用。

以新機採購和海空戰力特別預算來說,平均攤列在2022年到2026年,也就是後續5年每年有高達8、900億的舉債。他強調,國防特別預算多屬「經常門」非「投資門」,不會有收益,政府等於是拿「後代子孫」的錢(稅)來「消費」,若軍購只是媚於政治考量、便宜行事,現實就是形成了「代際掠奪」。

陳國樑表示,財政部選擇「最好的時機」說明蔡政府至今只淨增舉債3110億元,卻未公佈「事情全貌」並不厚道。

針對特別預算常態化的質疑,財政部迴應,各特別預算編列均是因應緊急、重大情事,依預算法及特別條例規定辦理,並無常態化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