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發布軍情滿足公眾與軍機保密兩難困境

國防部發布中共解放軍在臺海周邊海、空域動態。圖/國防部

最近有許多媒體軍事記者以及關心軍事國防與安全之學者專家,紛紛都在討論國防部透過官方網站《國防消息》項目所屬《即時軍事動態》欄位,逐日發佈共軍與外籍軍事機艦在臺海周邊海、空域活動資訊,再加上臺海周邊海空域活動示意圖,其所採取發佈與繪製模式已經有所變更,但到目前爲止,對於爲何有此等變更,各方並未獲得任何共識與結論。

臺海周邊海、空域活動資訊先是在1月12日開始不再透過網站頁面直接顯示,必須透過下載後,才能閱讀相關資訊。儘管整個資料涵蓋時間仍然是發佈日前一日0600至發佈日當日0600爲止,並且維持在發佈日當日0900發佈,但是從必須下載才能閱讀資訊看來,顯然國防部希望透過下載次數,更能精準掌握軍情動態發佈後之公衆關注程度。

不過儘管刪除網站頁面直接顯示,希望掌控下載次數,但顯然未能思考到,資訊傳播從官方資訊來源發佈後,經過媒體轉刊報導,勢必繼續產生漣波效應,到最後實際閱讀與收視此等軍情動態資訊之羣衆人數,其實未見得會與下載次數維持任何比例與因果關係,所以如此更動發佈模式,刪除網站頁面直接顯示,恐怕對於掌握閱讀此等軍情動態資訊羣衆數量,未見得能夠產生實質可靠正面效應。

其次就要提到從1月16日開始,發佈臺海周邊海空域活動示意圖樣態亦有所改變。儘管其名稱在中文還是維持「中共解放軍進入臺海周邊空域活動示意圖」,但英文卻從“Flight path of PLA aircraft”調整成爲“PLA air activiti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aiwan Strait”;而整個示意圖底圖卻是完全換新,不但涵蓋範圍明顯緊縮,同時相關繪製模式從航跡示意線段,大幅度改成標示活動資訊所涵蓋空域區塊。

不僅如此,以往會詳細列出所有不同機種以及其飛航所應對航跡示意狀況,結果卻變成含糊籠統地在飛航活動區塊內,標註某型戰機等主、戰機若干架次。此外還列出臺灣本島與離島諸如基隆、澎湖、臺南、屏東與鵝鑾鼻,再加上金門、馬祖、東引以及烏坵等外島,作爲描述活動樣態與距離參考基準點。

當然原來所標註「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涵蓋範圍仍然不變,可是海峽中線在新示意圖中,卻從原先位置,在中線南端加上繪製出延伸虛線至防空識別區西緣邊界,在中線北端則是向東繪製出延伸實線,直至航空識別區東緣邊界;爲何如此繪製?國防部並未主動說明,而面對軍事記者查詢時,亦未能提出具體答覆。

誠然國防部在改變臺海周邊海、空域活動資訊,以及臺海周邊海空域活動示意圖發佈與繪製模式時,確實曾派遣相關業務幕僚向媒體說明,並且聲稱如此調整改變,其目的是希望讓公衆更能理解體會共軍對我威脅樣態與嚴重性。但是透過此種變化,能夠真正達到預期效果嗎?確實是令人懷疑。

特別是當國防部已經公開宣示,不讓共軍機艦進入至24海浬之內,將是國軍應對共軍機艦迫近臺灣本島最後底線。儘管許多人都認爲前述24海浬起算點應該是臺灣本島海岸線,但衡情論理來說,恐怕應當是中華民國領海基線,而不是臺灣本島海岸線。

但是從最新示意圖所標示距離參考點來看,要讓公衆理解到共軍機艦是否已經迫近進入到24海浬之內,恐怕很難從國防部所公佈示意圖中,理解共軍在臺灣周邊海空域活動態勢到底有多嚴重。

對民衆公佈軍事威脅動態,其本質當然是考量政治需求;但在處理過程中,如何妥善處理軍機保密事項,確實是個兩難困境。要說多少資訊都要衡量是否會泄漏本身情報蒐集底牌與手段。事實上,面對高層政治指導與社會公衆壓力,軍事機構確實是相當難爲。

儘管如此,國軍袍澤總是要仔細思考,軍事動態對外宣達模式與示意圖,都要能夠經得起各方檢驗,不論繪製任何線段或是標示參考點,都必須有其道理,否則自然就會受到負面責難與評價。

圖爲大陸航母遼寧號在西太平洋軍演的檔案照。路透

國防部發布中共解放軍在臺海周邊海、空域動態。圖/國防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