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積極財政政策,建言加大社保投入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明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12月13日,在《財經》年會暨2024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預計明年財政預算赤字率會上一個臺階,甚至有可能會超過2020年的水平。以中國比較強的國家資產負債表,完全能夠承受比較高的中央財政赤字率。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計,中國明年財政赤字率接近4%,超長期特別國債不包含向國有大行注資的規模可能有2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可能在4.5萬億至5萬億元。實際上,明年的財政擴張力度相比於2008至2009年的財政刺激是相對溫和的。
汪濤建議,明年財政加大對社保醫療方面的投入,在短期提振居民信心的同時建立一個更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佈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在論壇上表示,未來產業代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孕育一個全新的產業,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重塑產業鏈和生態系統,是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是戰略競爭的制高點,也是我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談及未來產業的機遇與挑戰時,白春禮指出,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突破,我們還需要進行前瞻的佈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同時,希望企業能夠更多關注基礎研究。企業要高度重視學術領域新的進展,加強產學研的合作,這個東西不是一個口號,還需要有實際的行動。
白春禮還提到,未來產業需要耐心資本。如果沒有耐心資本,產業的風險怎麼共擔,怎麼把它變成一個實際的產業,這也是問題。所以需要產學研和政府幾個部門共同發力,纔有可能把它做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學東提出,顛覆性技術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模式,要形成顛覆性技術,可以從產業佈局、政策引導、協同創新、研發投入、人才培養等五個方面着手佈局。
他建議,加強顛覆性政策,要成立專門的顛覆性技術組織部門。要強化基礎研究和夯實工業基礎,把緊迫性問題和長遠性問題結合在一起。佈局最有可能產生顛覆性技術的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立長期投入機制,鼓勵銀行家、企業家、金融家對潛在高風險的顛覆性技術,能夠投小、投早、投長期。建立顛覆性技術人才的培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