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抓準網絡暴力治理的基礎和關鍵

(原標題:專家解讀|抓準網絡暴力治理的基礎和關鍵)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衆共同的精神家園,是人民羣衆交往、交流的重要空間,但網絡暴力已成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公害。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出臺《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從信息內容治理環節抓住網絡暴力治理關鍵,進一步完善網絡暴力治理規範體系,織密營造良好網絡生態的規則之網。

我國高度重視切實維護人民羣衆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在充分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見的權利的同時,堅決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構建網絡空間良好秩序,營造安全、公平、健康、文明、清朗的網絡空間。網絡暴力治理已具備較好法治基礎,《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英雄烈士保護法》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以及《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等相關司法解釋和司法文件,構成了多維度、多層次網絡暴力治理規範體系。強化個人信息保護、保障公民人格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執法司法實踐,也已常態化開展。《規定》的出臺,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治理網絡暴力的針對性,形成全流程的動態治理體系。

網絡暴力必須強調源頭治理。“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作爲一種語言或輿論暴力,網絡暴力不是新現象,但在網絡時代有了新的表現形態。與傳統上輿論暴力多發生於熟人之間或者同一個社會羣體、圈子或共同體之間不同,在以用戶生產信息爲主的自媒體時代,網絡暴力多發生於往往素不相識的網民之間。網絡暴力一旦發生,常表現爲不良信息鋪天蓋地,遭受網絡暴力的網民無力招架、難以迴應、百口莫辯,無從澄清正名,無法找到施暴者,在試圖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甚至連舉證都極其困難。因此,治理網絡暴力,根源就在於治理網絡信息。

《規定》將網絡暴力信息治理作爲基礎和關鍵,是對網絡暴力全鏈條治理思路的一脈相承。黨的十八大以來,遵循網絡信息內容發展規律,國家網信部門與時俱進出臺用戶賬號信息、算法推薦、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規章,並圍繞微博客和互聯網信息搜索、直播服務、新聞信息、羣組信息、論壇信息、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用戶公衆賬號、彈窗信息推送、跟帖評論推送、音視頻信息等服務不斷出臺規範性文件,完善信息內容治理規則。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搭建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的基礎框架。在此基礎上,2022年11月,中央網信辦印發《關於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就切實加大網暴治理提出一系列針對性舉措。2023年7月,國家網信辦就《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經過一年的充分醞釀後於近期正式出臺,從網絡信息這個根源上爲網絡暴力治理提供針對性方案,更加凸顯了網絡暴力的源頭治理,特色鮮明。

一是界定網絡暴力信息。清晰界定治理對象,是有效治理的前提。網絡暴力是一種複雜的網絡信息內容現象,原本並不是清晰明確的法律概念。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的基礎上,《規定》從信息內容層面,將網絡暴力信息明確爲“通過網絡以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對個人集中發佈的,含有侮辱謾罵、造謠誹謗、煽動仇恨、威逼脅迫、侵犯隱私,以及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指責嘲諷、貶低歧視等內容的違法和不良信息”,對網絡暴力信息作了全面界定。

二是壓實網絡平臺責任。作爲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網絡平臺是網絡信息內容空間的重要構建者,提供了網絡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基本空間,自然要在信息內容治理中起到基礎性和主體性作用。《規定》要求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健全用戶註冊、賬號管理、個人信息保護、信息發佈審覈、監測預警、識別處置等制度,依法對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抓住了網絡暴力信息治理的一個重要源頭。

三是強調信息監測預警。網絡暴力一旦發生,遭受網暴的當事人或者“社死”,或者遭受嚴重心理創傷,甚至付出生命代價,這些後果都是不可逆的。因此,網絡暴力治理,必須是預防優先,以防止網暴發生爲第一要務。《規定》要求平臺建立健全網絡暴力信息預警模型,綜合事件類別、針對主體、參與人數、信息內容、發佈頻次、環節場景、舉報投訴等因素,及時發現預警網絡暴力信息風險。特別是規定平臺要建立健全用戶賬號信用管理體系,將涉網暴信息違法違規情況記入用戶信用記錄,作爲限制賬號功能或者停止提供相關服務的依據。

四是細化處置措施。網絡信息內容高度的活躍性,要求信息內容治理必須具備高度的敏捷性。《規定》要求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主動擔當作爲,發現涉網絡暴力信息違法或犯罪信息的,應立即採取妥善處置措施,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相關線索,配合偵查、調查和處置工作;加強對網絡視聽節目、網絡表演等服務內容,跟帖評論信息內容,網絡社區版塊、網絡羣組等的管理,強化對直播和短視頻等服務的內容審覈,發現網絡暴力信息及時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處置措施;對組織、煽動製作、複製、發佈、傳播網絡暴力信息的網絡信息內容多渠道分發服務機構,依法依約對該機構及其管理的賬號採取處置措施。

五是明確多方主體責任。對於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而言,平臺是關鍵,但不是全部,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主體的共同參與。網絡暴力信息治理不僅要着眼於互聯網信息內容生產與傳播的全過程,還要能覆蓋信息內容生產與傳播的多方主體。《規定》要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不得通過誇大事實、過度渲染、片面報道等方式採編發佈、轉載涉網絡暴力新聞信息不真實或者不公正的,應當立即公開更正,消除影響;公衆賬號運營者應當建立健全發佈推廣、互動評論等全過程信息內容安全審覈機制,發現賬號跟帖評論等環節存在網絡暴力信息的,應及時舉報、處置;網絡社區版塊、網絡羣組的建立者和管理者應當履行管理責任,發現用戶製作、複製、發佈、傳播網絡暴力信息的,及時採取管理措施;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網絡暴力事件實施營銷炒作行爲,不得通過批量註冊或操作用戶賬號等形式組織製作、複製、發佈、傳播網絡暴力信息。

六是強化保護機制。網絡暴力信息治理,既要強調對網民的保護,以避免傷害或防止傷害擴大,又要強調對數字弱勢者的特殊保護,重視彌合數字鴻溝。《規定》強調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網絡暴力信息防護功能,完善私信規則,強化當事人保護,便利網絡暴力信息快捷投訴舉報,向用戶提供快捷取證等功能;優先處理涉未成年人網絡暴力信息的投訴、舉報,並履行法定保護責任;對網絡暴力信息侵害其合法權益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加強防護指導和保護救助服務;對網絡暴力信息侵害用戶個人隱私的,若不及時採取措施可能造成用戶人身、財產損壞等嚴重後果等情形的,也要加強對用戶的防護指導和保護救助服務。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爲將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則落到實處,《規定》還健全了網絡暴力信息監督管理機制和法律責任相關規定,規定了網信、公安、文化和旅遊、廣播電視等部門的監督檢查職責和相關部門的協同治理機制,明確了相關處罰措施。

網絡暴力本質上是語言暴力在網絡空間中的呈現,說到底是一種信息內容傳播。《規定》從信息內容治理的維度,找準網絡暴力治理的基礎和關鍵,形成對網絡暴力行爲的“釜底抽薪”,必將成爲營造良好網絡生態、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又一有力抓手。

作者:支振鋒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