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意財險袁穎暉與忠利集團Lucia Silva:綠色發展驅動保險行業創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北京報道
在全球經濟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的背景下,保險行業正站在變革的前沿。7月31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發展綠色保險。
爲充分發揮保險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還出臺《關於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綠色保險發展的政策導向和市場驅動路徑。
在政策引導下,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和綠色經濟的蓬勃發展,保險行業如何適應新常態,把握新機遇,成了業界關注的焦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專訪中意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意財險”)首席執行官袁穎暉和中意財險股東忠利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Lucia Silva,探討了保險行業在綠色轉型浪潮中的角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如何通過創新實踐賦能可持續發展。
資產、負債兩端發力實現綠色轉型
《21世紀》:面對綠色轉型的全球化趨勢,保險行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Lucia Silva:綠色轉型勢在必行,從保險行業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去直面這些挑戰,並迎接挑戰。
我認爲主要有兩大挑戰,如何從國際層面去定義綠色是第一個,可能也是最主要的挑戰。第二大挑戰是瞭解這些新技術帶來的新風險,新技術帶來新風險,這就意味着保險公司需要不斷收集新的數據,並確保對這些風險的評估是準確的。此外,保險公司也需要理解這些新的風險形態,例如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會有哪些新的風險涌現出來,包括在碳捕集和封存技術(CCS)方面有哪些新的風險涌現出來。
同時,也有兩大機遇方面,一是如何去確保爲一些新的行業來賦能,使它們在增長的同時能爲綠色轉型貢獻力量;二是支持保險客戶更好地理解、識別相關風險,並推動它們行爲轉型,從而助力整個綠色低碳的轉型。比如促使客戶更積極地購買電動汽車,或者在自己房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等,這些都有助於擁抱淨零轉型。
《21世紀》:中國保險行業如何實現“雙碳”目標?
袁穎暉: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保險行業本身也是碳排放的製造者,因此保險行業需要加強自律,也就是說我們應當設定自己的碳減排目標。無論是在辦公環境、差旅安排還是材料選擇等方方面面,我們都需要做出堅定承諾,首先要把自身的碳減排工作做到位。
第二個方面,保險行業有資產端和負債端兩個方面的責任。我們既要成爲負責任的保險人,也要做負責任的投資人、僱主和企業公民。
作爲負責任的投資人,我認爲保險資金在運用過程中,應更多支持低碳行業和綠色轉型的行業。同時,對高污染行業也需保持謹慎和限制的態度,這也是我們作爲負責任投資人應盡的責任。
作爲負責任的保險人,我們的承保能力體現在三個方面:提供保障、產品創新和風險減量。在保障、產品創新和風險減量方面,我們應對綠色轉型和低碳行業給予更多關注,推出更多優質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提供更強的承保能力,支持這些行業的發展。風險減量管理方面,我們可以利用數字化手段和科技賦能,進一步提升風險減量的能力。
外資險企在綠色保險賽道有更多彎道超車機會
《21世紀》:中意財險如何進行公司戰略和產品策略層面的佈局?
袁穎暉:中意財險在兩年前就明確提出要將公司打造成一家差異化、特色化、數字化特徵明顯的精品財險公司。差異化是我們的核心戰略之一,我們選擇了兩個非常重要的賽道:綠色保險和支持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
圍繞這兩條賽道,中意財險開發相關產品。首先,我們根據中國市場特點開發了政策驅動型產品。其次。在海外市場,我們結合忠利集團的海外市場經驗,引入了一些產品,例如指數保險類產品。
中意財險也有一些本土創新產品,比如在綠色節能建築領域開發的基於用電量定價的責任保險。
《21世紀》:如何看待中國保險市場的綠色轉型進展?給外資保險機構帶來怎樣的機遇?
袁穎暉: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其實是一樣,綠色轉型的趨勢是已經確立,而且一定會堅定地往這個方向走。
但中國市場也有一些和國際市場不太相同的特點,第一,中國市場有頂層設計,有政府推動,比如,去年年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非常明確地提出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一篇就是綠色金融。
第二,在綠色轉型過程中,保險市場各主體間都在以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參與,一些外資保險公司則可能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在不同的方面進行參與。
對於外資保險公司來說,綠色保險是一條新賽道。在這條新賽道上,所有的競爭對手幾乎都處於同一起跑區,沒有像在傳統賽道上有太大的差距。所以我認爲,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外資保險公司有更多彎道超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