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產能過剩論”不該成爲西方政客無能和失誤的藉口——訪印尼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蘇爾約諾
(原標題:專訪|“中國產能過剩論”不該成爲西方政客無能和失誤的藉口——訪印尼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蘇爾約諾)
新華社雅加達4月29日電 專訪|“中國產能過剩論”不該成爲西方政客無能和失誤的藉口——訪印尼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蘇爾約諾
新華社記者鄭世波
印度尼西亞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部分西方發達經濟體應該反思爲什麼錯過了新能源產業發展大趨勢,爲自身政策失誤埋單,而不是把矛頭指向中國,讓中國成爲某些西方政客無能和失誤的藉口。
蘇爾約諾說,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一些媒體和政客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並將其擴大化,早已不僅僅是經濟和貿易問題,而是一種政治工具。他說,發達經濟體面臨的並不是“中國產能過剩”,而是自身產業發展效率滯後和競爭力不足,特別是對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和研發缺乏足夠興趣,政府政策和支持力度不夠,導致相關產業落後。
他認爲,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企業產能利用率處於正常水平,沒有“產能過剩”。
蘇爾約諾表示,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爲代表的中國優勢產業崛起,主要原因是中國起步早、國內供應鏈完善、國內市場規模龐大等。同時,中國環保標準高、企業的創新和研發能力強也是“新三樣”崛起的重要原因,這讓中國“新三樣”產品質量和價格都極具競爭力。
2023年11月9日,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光伏項目在印尼西爪哇省芝拉塔水庫實現全容量併網發電。這是東南亞最大的漂浮光伏項目。蘇爾約諾表示,項目對印尼發展清潔能源、實現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充分印證了中國“新三樣”出口爲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更加低成本、可靠的來源和選擇。“印尼對中國‘新三樣’出口帶來的裨益有切身感受。”
蘇爾約諾說,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路徑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廣泛示範性,讓發展中國家認識到政府的前瞻性政策和長遠支持對新興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