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是“錯誤政策”——訪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

(原標題:專訪丨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是“錯誤政策”——訪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

新華社華盛頓3月23日電 專訪|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是“錯誤政策”——訪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

新華社記者許緣 鄧仙來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是“錯誤政策”,這並不能幫助美國扭轉貿易逆差形勢,其受政治目的驅使的貿易政策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破壞。

2018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依據“301調查”結果,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挑起對華貿易戰。時至今日,拜登政府不僅仍未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還不斷在科技等領域加劇對中國的打壓。

羅奇表示,他向來不認爲美國或任何國家能夠在多邊框架下利用關稅措施解決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美國之所以與許多國家和地區存在貿易逆差,其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國內儲蓄率顯著偏低。

“在缺乏儲蓄的同時,想要投資和經濟增長,美國就必須從國外進口‘剩餘儲蓄’,通過鉅額多邊貿易逆差吸引(外國)資金。”他說,“那麼,我們達到減少貿易逆差的目的了嗎?絕對沒有。”

羅奇說,中國不僅是美國主要進口來源國,也是美國出口增長的主要目的地,“中美兩國經濟密切聯繫,相互依存”。美國政客無法通過貿易戰兌現向民衆承諾的經濟目標。相反,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或實施其他制裁,等同於變相打擊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損害他們的利益。

談到拜登政府鼓吹的對華“去風險”論調,羅奇說,“去風險”和“脫鉤”只有字面的區別,本質上是相同的。美國政府“顯然是打着‘去風險’的幌子,推動一定程度的(對華)‘脫鉤’”。

他說,全球供應鏈受到美國所謂“友岸外包”等政策的破壞,美國以“國家安全”爲由,鼓勵本國企業捨棄更具經濟效率的中國市場。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極具破壞性,不僅迫使美國企業改變採購習慣,也給與中美兩國都有牢固貿易關係的國家帶來壓力。它們被要求選邊站隊,並通過調整供應鏈向美國示好。

羅奇說,搞零和博弈是錯誤的,只會讓經貿摩擦“滑向更危險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