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點凸顯改革引領作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舉措,明確了新時代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決定》的說明中強調,決定稿起草過程中把握的重點之一,是“抓住重點,突出體制機制改革,突出戰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凸顯改革引領作用”,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重點任務、指出了主攻方向。只有抓住重點、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把中國式現代化從藍圖變爲現實。
突出體制機制改革。體制機制改革的目的,是破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的高度,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等方面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標明確,任務具體,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強調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要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強調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要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要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強調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強調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調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強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強調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要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
突出戰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註重系統集成,必須具備戰略意識和全局意識。從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再到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改革的頂層設計都始終把握住了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要求,堅持以全局觀念和戰略思維謀劃推進。改革有明確的目標方向,《決定》提出要聚焦七個重點,即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正是全局性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體現。比如,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改革領域。以科技體制改革爲例,要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佈局;等等。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等,讓各類創新要素加速向企業涌動彙集,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同時,我們還要勇於突破體制改革的難點,有效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妥善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改革和法治、改革發展穩定等重大關係,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持續做大經濟蛋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突出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着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更加明確,就是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進一步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爲牽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決定》強調,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這就要求牽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進一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使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同時,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部署各方面改革,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充分釋放市場潛力,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使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互促進、相互支撐,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爲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條件、提供動力。
善抓關鍵、找準重點,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正確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發展,用普遍聯繫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對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意義重大。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既要統籌部署經濟體制改革與其他各領域改革,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促使全局與局部相配套、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也要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加強對改革的整體謀劃、系統佈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加快形成優勢互補,不斷拓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廣度和力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了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要完成這一光榮使命,必須按照《決定》更加註重改革實效的要求,以更大勇氣和務實行動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步前行。改革越是向縱深推進,觸及的利益矛盾越是複雜尖銳,必須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主動作爲、敢作善爲,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着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4年08月29日第5版
作者:嶽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