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熱情-夢想的助燃器

臺北榮總八月份大師講堂,特別邀請全球知名音樂家、國內打擊樂大師朱宗慶,以「千山萬水擋不住想飛的翅膀」爲題,分享臺灣文化底蘊之美的故事。 記者沈能元/攝影

朱宗慶

當時的夢想依靠一羣有相同熱情的人齊心參與,才得以迅速推進。隨着夢想逐漸實現後,我開始思考如何將經驗記錄下來,於是開始建立制度和標準作業程序,減少人爲因素,用步驟與流程來提高工作效率及品質。這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事。

然而,有時當制度建立起來,熱情卻會慢慢消退。人們開始按部就班,不再像一開始那樣自發性地積極投入,相互支援和補位。隨之而來的是工作上的計較及自滿,以爲照章行事,減少失誤就好。這樣的團隊雖然仍有效率,但熱情卻逐漸下降,長此以往,效率也必然不彰。這種現象存在於許多組織,有些會警惕並做出因應調整,制度和熱情不應是對立而是並存;有些則依照慣性運作,滿足地待在舒適圈,最終團隊可能會走向衰敗。

換句話說,保持熱情和初心並不容易,這聽起來像是口號,但實踐起來卻需要主事者與團隊夥伴的敏感度與執行力。熱情是一種強烈的情感,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培養出來,透過設定目標,不斷探索、嘗試和找到意義的結果。雖然隨着經驗的累積、年齡的增長或社會地位的提升,熱情往往會消失,若是將這些豐富的閱歷轉化爲這片土地的養分,成爲年輕人發展的基礎,不僅可讓熱情重新點燃,還能爲自身的存在找到重要性和使命感。

當自己受夢想驅動,不斷地往前追求、自我挑戰、持續學習,有時會讓人感到疲憊,覺得一切都玩過了、經歷過了;好奇心減少,興奮感也隨之減少。這可能會讓自己停滯在自我陶醉中,安於現狀。有些人成爲既得利益者,不僅自己不再進步,也阻礙他人進步,成爲惡性循環。如果能將過去的累積傳承給年輕一代,激發他們的熱情和潛力,鼓勵他們發揮天賦,協助他們突破框架與評估風險,這不啻是成就可能的正面力量。當我們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支持,又能深耕藝文沃土,這是多麼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

如果說人生是選擇的總和,那我無疑是幸福的。有人曾問我,四十多年前返國後不久,即進入大學教書,若專心於學院的教職,或經營個人的演奏生涯,同樣大有可爲,且應可過着較爲單純的生活。我當時的選擇,憑藉的是滿腔熱情和一股幹勁,而後發展出的這些工作,也的確爲我帶來不少壓力與心理負擔,但看到我所投身的領域有活絡的發展,我得以享受在理性與感性之間不斷擺盪和撞擊的過程。回顧這四十年來的點滴,我深知,熱情一直是推動我前行的動力,它不僅點燃我的夢想,也爲夢想的未來提供了無限可能。

(作者爲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