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定點幫扶村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與律所黨支部結對共建、開展校園普法講座、提供現場法律諮詢服務……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油麻鎮六平村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宣傳活動,把法律知識帶到村民身邊,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鄉村振興,法治同行。今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發揮黨建引領,聚焦羣衆急難愁盼,從結對促進基層組織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促進鄉村法治建設等方面傾力幫扶,助推定點幫扶村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結對幫扶促發展合力

據瞭解,自治區司法廳負責7個定點幫扶村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工作,位於桂平市社坡鎮和油麻鎮,廳黨委派出13名幹部參加定點幫扶工作。

“受害者的心理評估報告、目擊者的證言以及校園監控錄像等證據足以證明被告的欺凌行爲確鑿無疑……”12月4日,在模擬法庭現場,桂平市太安村太安小學的學生扮演着校園欺凌案件的原告律師與被告律師,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來自廣西萬益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在庭前準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階段中,穿插關於校園欺凌及自我保護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們深刻認識校園欺凌的嚴重危害。

建立萬益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範基地、定期開展“開學法治第一課”和模擬法庭等活動,是自治區司法廳機關黨委與廣西律師協會秘書處指導太安村與律所結對幫扶,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重要舉措。

“去年底,廣西萬益律師事務所黨委與太安村12個村民小組簽訂了免費法律顧問合同,爲太安村安排40名法律顧問,這一合同的簽訂對於高效化解村民矛盾糾紛,助力太安村治理規範化、制度化、法治化具有重要意義。”自治區司法廳駐太安村第一書記韋鯤鵬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

與此同時,廣西欣和律師事務所與油麻鎮有理村簽訂黨建結對共建協議,向油麻鎮中心小學有理分校捐贈了價值約15000元的課桌椅和校服,用實際行動傳遞愛與希望。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黨總支與金福村村委會結對幫扶,向寶土小學貧困生髮放助學金3000元。

深化結對幫扶,共促鄉村振興。今年以來,自治區司法廳常態化推進廳機關、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廣西警官學校基層黨組織與幫扶村黨組織結對幫扶,推進8家區直律師事務所與幫扶村結對幫扶走深走實,結合主題黨日、鄉村振興聯繫幫扶主題交流等結對共建活動,開展校園普法宣傳、反詐和禁毒宣傳,爲村集體、村民、村企業提供法律援助,不斷推進鄉村法治和鄉村文明治理取得成效。

“軟硬兼施”樹文明鄉風

“這個村裡的宗祠是5個姓氏共用,這在全國都十分罕見,充分體現有理村傳承至今的和諧共處、共同發展文化傳統。”自治區司法廳派駐桂平市油麻鎮有理村第一書記唐勁峰向記者介紹了當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昌祠的歷史由來。

優秀文化傳統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發揚。自治區司法廳緊抓文明鄉風建設“硬件”改造,利用援建資金建成了有理村荔枝集散廣場、有理村法治文化廣場,通過打造各類法治景觀小品、法治宣傳欄等形式,向村民宣傳憲法、民法典等知識,讓村民在休閒之餘就能接受法治教育。

與此同時,有理村大力推進“千萬工程”提升示範村建設工作,持續推進民生基礎設施和鄉村美化建設項目,夯實文明宣傳教育根基。

鄉風文明需硬件軟件兩手抓。爲了讓文明和諧的種子撒入孩子心田,唐勁峰擔任起有理小學法治副校長,不斷創新法治宣傳教育形式,學生學習法律、遵守法規的意識日漸增強。他還推動發揮“法律明白人”作用,將矛盾糾紛消除在源頭、化解在基層,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法治文化滋養文明鄉風。今年以來,自治區司法廳機關、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廣西警官學校各級黨組織與幫扶村聯合開展法律援助、禁毒宣傳教育等各類幫扶活動累計59場次,參與調解處理各類矛盾糾紛36起,羣衆法治獲得感不斷增強,營造了民主、文明、和諧的鄉村社會氛圍,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撐。

初心不改傳爲民使命

曾任桂平市油麻鎮安平村第一書記的盧廣,至今還記得那年夏天陳月媚拿到中山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喜笑顏開的樣子。

陳月媚家曾是安平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盧廣四處奔走,幫她落實家中的各項扶貧資金和項目。2018年6月23日,陳月媚高考取得649分,位列貴港市理科第一名,考入中山大學,4年後又以優異成績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

“現在喝的水很乾淨,水質很好,我們喝得很放心。”說到現在的飲用水,社坡鎮金福村的村民都露出笑容。過去由於供水管網長、布管環境惡劣,經常出現漏水,再加上原有淨水設備損壞已停止運轉1年多,金福村村民用水安全穩定難以保障。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要回到農村去服務父老鄉親。”2023年4月,自治區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處主任科員黃東明主動請纓到金福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後,黃東明針對這個與村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多次入戶走訪,積極向自治區司法廳爭取升級改造金福村超濾淨水設備資金支持,解決了5000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讓全體村民重新喝上了純淨的飲用水。

創建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積分超市調動村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依託“第一書記調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糾紛、在村主幹道安裝100多盞太陽能路燈……黃東明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司法行政青年黨員的擔當和使命。爲民服務、不計得失的精神在幫扶村流傳,如同一股不竭的力量源泉激勵着後來者繼續前行。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自治區司法廳圍繞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宜居鄉村工作,引進各類資源幫助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目前,幫扶的7個村都擁有集體經濟項目5至7個,主要涵蓋農業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等產業,7個幫扶村集體經濟規模均逐年增大。

(本報記者 馬豔 本報實習生 樑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