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蓪鈿工藝 紮根校園秀成果

新竹市文化局舉辦竹塹工藝推廣紮根計劃,將展示螺鈿、蓪草工藝師、種子師資、國小學生的工藝品。(邱立雅攝)

螺鈿與蓪草爲新竹市特有且珍稀的傳統技藝,新竹市文化局爲保留工藝傳承,連續3年串聯蓪草與螺鈿,將兩項不同工藝結合起來共同推動,並培育種子教師到重點發展學校推廣,近日在將軍村舉辦動態與靜態展覽,除了展示蓪草與螺鈿成果外,還推出了大衆體驗課程活動。

新竹市政府向文化部申請前瞻計劃經費所辦理蓪鈿效應─竹塹工藝推廣紮根計劃,自2019至2021年連續3年,結合蓪草與螺鈿,以通電諧音蓪鈿爲名,推出一系列活動。3年來累積量能不小,共培育出30名以上種子教師,10所重點發展學校,以及10名以上傳藝師,工藝研習參與人次高達500人以上。

今年蓪鈿效應計劃邀請蓪草工藝師張秀美及螺鈿工藝師陳甫強,搭配團隊講師們,透過18小時培訓19名蓪草與12名螺鈿種子師資,並且首度開設長達60小時的螺鈿工藝課程培訓7名高徒,共同創作出70件以上的工藝品。

今年首次由種子師資結合所學認知及自身創意思考,進一步轉化爲工藝課程教學,完成10件教案,9月開學後由種子師資們擴大工藝紮根,在新竹市的中華大學、建華國中、龍山國小與恆星身心障礙機構完成10場工藝互動及教學,逐步培養學子欣賞工藝之美,並從中體會文化資產所承載的集體記憶與在地認同。

文化局表示,螺鈿工藝歷史可上溯到周朝,直到二戰後期大批工藝師從上海、香港輾轉來臺,大部分在新竹地區落腳,當時適逢冷戰及越戰期間,許多美國大兵休假來到臺灣,尋覓東方特色紀念品,造就螺鈿工藝一時繁盛,惜工業時代發達,民衆需求降低,市場萎縮,產業逐漸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