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華大使代轉美遺憾口信 總統就是沒有講話的心情

民國34年,蔣中正主席在四川銅梁對青年軍201師講話,重申抗戰到底。(中時檔案照/鄧博仁翻攝)

馬康衛十一月二日給國務院的電報說,他在廿九日那天見到了蔣總統,儘管蔣仍像平常一樣「堅毅」(Vigorous),表現得「完全能自制」(Complete selfcontrol),但就是沒有「講話的心情」(notin a Communicative mood),故在整個會談中,沒有任何實質性交談。馬康衛想要探測蔣在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後的反應及面對今後新形勢的想法,此一努力完全失敗,令馬困惑又失望。

這次會見中有個插曲,由於蔣總統平時的翻譯錢復隨周書楷去紐約開會了,故馬見蔣時,總統府找了一位應姓(Ambassador Ying,錢復說記不起是何許人)大使擔任傳譯。馬康衛說,這位應大使頗不稱職(did a rather poor job),翻譯時「猶豫不定,有時發愣,改正自己」,一度竟是「慌了手腳」(in a state of confusion)。何以像蔣總統接見美駐華大使如此重要的場合,居然由這樣的蹩腳的翻譯擔當大任,難道外交部除了錢復之外,就沒有人才了嗎?勿以舌人事小,這件事不是騰笑國際,而且在美國外交文件留下一個永久的不光彩紀錄嗎?

記者寫作本文,覆按美國外交文件有關我國聯合國代表權保衛戰的記載,可說是血淚斑斑,既悲且壯。更可哀的是,三十餘年後,這幕悲劇仍年年在紐約上演,臺北不是每年花大把銀子搞那重返聯合國的鬧劇嗎?結果是幾個無足輕重的小國替我們說幾句話而已,連議程都列不上呢!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三日記者在華府「溫莎公園旅館」(現爲中共大使館)見到楊西昆先生,有過長談,楊憂心忡忡,他那時已預言,我國失去聯合國席位後,在國際間的合法地位已動搖,世界各國將棄我而去,轉而承認中共,今後我們在國際社會中越來越孤立。今天的事實證明了楊氏的先見之明。當晚楊氏還用了一句英詩形容我國在聯合國的處境。他說,聯合國對我們而言,可說是「纏在脖子上的一隻死了的信天翁」(意即不祥之兆,典出英國十八世紀詩人柯立志〈古舟子詠〉一詩),因爲每年爲了保持席位,得到處磕頭作揖,可是沒有這席位,則會動搖國本。

楊氏已矣,斯人之言猶在耳際,可是外交上我們一再重複過去的錯誤,而且每況愈下,益令人懷念美國口裡的H.K.Yang(即楊西昆)。前塵如夢,許多往事,那堪回首?(四之四)

(摘自2005年3月14日中國時報記者傅建中報導 下篇,上篇已於9月26日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