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寶良:當前仍需穩住房地產需求,發展新動能需轉向人力資本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道近日,長平經濟論壇“新質生產力:數字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圍繞當前經濟形勢進行發言。

祝寶良表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爲5%左右,並出臺了一些配套政策。對於經濟增速問題,既要從年度角度來關注,也需要從長期角度來考慮,考慮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新增長動力在哪裡、需要的政策支持等問題。

在祝寶良看來,中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2023年中國人均GDP在12700美元左右,處於高收入國家門檻。按照國際研究,處於工業化中後期和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還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近兩年在數字經濟、新能源等領域發展迅速。當然,產業結構、需求結構、要素投入結構、收入分配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第二,中美戰略博弈。一般認爲,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直到2008年,是中美關係的黃金期。在這之後,美國對中國在科技、人才、金融、產業、資源等方面實行打壓,尤其這幾年出現外貿、外資放緩、產能過剩,中國轉型的壓力加大。

第三,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開始顯現,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較多等。

祝寶良表示,當前中美博弈的走向和房地產市場調整企穩的時點還存在不確定性,在這個階段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在哪裡,需要有一套相對宏觀全面的政策體系,要相應提出轉型思路。

第一,要穩住傳統動能。據統計,目前傳統動能佔比仍在80%以上。因此,從需求端來看,還是要穩住房地產、出口、消費,發展一些服務消費,這需要出臺一些需求管理的政策。從產業的角度看,要保持傳統產業穩定發展。

第二,要發展新動能。一方面要從投資混凝土轉向投資人力資本,在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加大投入,尤其是要解決農民工進城後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等。另一方面要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未來技術和前沿技術、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現代服務業等。

第三,相關政策需要調整。宏觀政策除了傳統的財政、貨幣政策,還應該向收入分配方面傾斜,同時要穩定房地產需求。科技和產業政策方面,要通過技術、能耗等標準淘汰落後產能;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加強重點行業統籌佈局和投資引導力量。貿易和投資政策方面,對一些出口過大過快的行業可以探索實行出口配額拍賣,同時加大對外投資。改革政策上,要明確建設統一大市場、財稅制度的改革方向並細化。

“通過這些政策和制度上的調整,才能把中國經濟真正穩定在5%左右”,祝寶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