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韻採專欄》Gogoro就要翻篇了嗎?

Gogoro(睿能創意)13日宣佈,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請辭並獲董事會同意,即刻生效。圖/本報資料照片

前幾年,我在教授大學部「服務與科技管理」時,都會提及Gogoro案例,它是臺灣原生的獨角獸,有着先進的永續環保理念,當時領先國內的鋰電池技術,以及優雅流線的美學造型,在學生裡掀起討論熱潮。這兩年驚豔變成了標配,其他機車大廠如三陽、光陽、山葉等也紛紛投入電動機車的生產,Gogoro已沒有一枝獨秀的感覺。對比前(13)日陸學森在董事會閃辭董座兼CEO,似乎也有跡可循。

在陸辭任同時,Gogoro又爆出洗關鍵零組件產地,以獲取政府補助疑雲,當晚股價又下挫5.24%,不到一元美金,離IPO價的每股14.02美元,僅餘百分之七的市值。我們不僅要問,Gogoro到底怎麼了?

翻開Gogoro財報,過去4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且沒有縮減跡象,主要是量能沒有起來。雖然Gogoro是電動機車的龍頭,市佔率高達7成,但臺灣整年機車銷售量爲87萬620輛,電動機車銷量僅7萬9584輛,佔總市場的9.14%,換算回來,Gogoro僅佔機車市場的7%份額而已。且Gogoro已深耕臺灣市場多年,銷售量卻始終未呈現爆炸性成長,讓人懷疑其續航力。

學生的學期報告說明電池是民衆遲遲不敢轉換至電動機車原因。原來號稱省錢、減碳及便捷的電池,隨着元壽漸盡,充電量及里程數顯著降低,增加用戶時間成本,同時增加故障機率。

電池並非Gogoro特有問題,全球所有電動車都會遭遇,故像Tesla啓用磷酸鋰電池,研發無鈷電池及固態電池等。Gogoro雖宣佈與另一專長於固態電池的臺灣之光輝能(Prologium)合作開發電動機車電池,但似乎並未大量投入,儘管每月投入1萬2000顆新電池,仍以鋰電池爲主。技術遲未更新,讓Gogoro已不再是完全正面的時尚、永續或創新之代名詞了。

臺灣市場放緩,要快速成長就得進入東南亞及南亞市場。Gogoro於2021年底宣佈與印尼科技業者Gojek合作試點計劃;2023年發表首款於印度生產的車款 CrossOver;2023年於菲律賓開設首間全球體驗中心。然而,這些更像是提倡永續的國際非營利組織的倡議計劃,而非跨國業者的攻城掠地。

在印尼,主要電動機車品牌爲Viar、Shandong、Segway、Zero、Selis、Niu等,而中國大陸的大牌如年銷量超過千萬輛的雅迪、愛瑪、小牛等早已進入市場奮戰。印度市場雖不到百萬輛,但已有Ola、TVS、Ather、Hero、Bajaj等當地廠商,同樣競爭激烈。這些市場對Gogoro而言,不管從量體、技術或地緣/語言因素衡量,似乎都是紅海。

而Gogoro引以爲傲的全球最大電池交換網PBGN(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亦有「橘逾淮而爲枳」的適應不良問題。電池交換網要成功先決條件是有足夠的電池站且密佈於用戶集中地區。然Gogoro在這些市場爲後進者,一線都市的便捷地點早已被主導業者佔據,擴點不易。另各家電池標準不一,PBGN很難成爲共通的基礎建設,如Tesla向其他EV業者收取使用費。

知行合一集團創始人李文亮分析大陸電動機車市場時,表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年輕人,問題是品牌能否做到深耕、陪伴與善待。」Gogoro似乎也遇到同樣的瓶頸,在創新與永續的光環消散後,如何讓新一代的消費者感知到產品的誠意與承諾,願意認同且付費,是Gogoro必須經過的坎。否則Gogoro就必須放棄尊貴形象,成爲國民車,大幅降價,以擴展下沉市場,才能迎來轉機。

Gogoro不酷了,這是現在20世代的心聲。

(作者爲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