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低調關鍵王者廖健富 強打少年進化論

樂天桃猿低調關鍵王者廖健富。 聯合報系資料照

【撰文・石毓琪】

近十年桃猿戰士一直是爭冠勁旅,長年以強力砲火攻城掠地留下深刻印象,2017年狀元廖健富沒有高中生養成陣痛期,無縫接軌銜接一軍讓「暴力猿」打線更齊全,隨着年歲增長和傷痛來磨,本季持續進化,既挑戰生涯巔峰,打擊榜上有名的他,無懼強者環伺,還要用手中球棒打出名堂。

與不少棒球員兒時回憶類似,少年時期貪玩,在朋友邀請下加入棒球隊,就連捕手一職也有點誤打誤撞,「國小一開始不是練捕手,不知道哪根筋不對,覺得本壘攻防很帥,那時候個性比較野、調皮調皮的,不會考慮危險,就問教練能不能練捕手。」

最初玩樂性質,進入青春期下定決心認真發展,國中起鑽研打擊,練習量提升,能力和強度逐漸開竅。而招牌「老將特質」內斂情緒和早熟個性,則是在離開嘉義南下就讀強權高苑工商得來,阿富笑說,俗話說環境造就一個人,「突然到外縣市打球,人生地不熟,高苑又是名校,第一次一個人離開家,不習慣環境,心情轉變花了滿久適應,從不知道怎麼辦,到待久了接受、瞭解自己出來就是要努力,沒有家人在身邊,只能靠自己,也許就是從那時心態變得成熟。」

廖健富(中)把握在樂天桃猿成長時間與空間,也學着轉換想法。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一軍養成即戰力 打擊取經暴風成長

青棒捕手砲打響名聲,毅然決然參戰2017季中選秀,攻守評價高,廖健富登科狀元,他卻說從小至今從來沒想過,當年驚訝之情久未忘懷,也讓他對於過去付出努力及幸運被球探看見、賞識依然抱持感謝。

在中華職棒開放高中生選秀以來,多半參與過或長或短二軍歷練,廖健富是少數一軍起步,帳面數據又不見大起大落大物新人,事實上,強打少年背後再次經歷了環境考驗。三級棒球與同期對手合作、競爭,來到年齡差距懸殊戰場,還沒與敵方廝殺,攜手前輩就夠耗費心神,「我是捕手,過往幾乎都是差一兩歲學長、學弟,來到職棒隊上每位都是學長,差十歲的也有,要去帶領學長,這是從沒做過的事情,要重新磨合、適應,才走過高中一段,職業又是一段。」

所幸待在戰力雄厚桃猿隊,一方面給了廖健富成長時間與空間,他也學着轉換想法,「當然一下子進來沒什麼經驗,但進來就代表能力有被肯定,只是遇到新的挑戰,不是隻有面臨能力、技術問題,比賽狀況解讀,都需要經驗累積。」

2018年首個完整球季,88場出賽,捕手守備佔18場,即使離主戰捕手有段距離,憑藉着驚人打擊實力,儘管因打席不足錯失打擊王,仍強勢入圍衝擊新人王寶座,縱使鎩羽而歸,已讓各隊對這名20歲小將心生敬畏,「那年從春訓準備得充實,教練幫助很大,當時打擊教練是龍貓(曾豪駒),除了幫我調整,灌輸很多打擊觀念,剛好都在比賽中用上,龍貓教練給很多正向觀念,告訴我能力擺在那,該做的就是表現好自己。」

鮮少明顯低潮之外,廖健富最令投手頭疼還有沉得住氣選球,靠的也是根深蒂固觀念,反覆藉着比賽、練習,讓身體去記憶,「很早之前教練說過固定好球帶,不要揮不該揮的球,這句話給予我打擊幫助,長久做來變成一個反應。」

因傷難再蹲捕確實遺憾,廖健富(中)說只要打擊還能發揮,把握好最出色一塊。 聯合報系資料照

難忘蹲捕一季 肩傷成最大遺憾

穩固攻擊定位,守備環節沒忘循序漸進, 2019年40場蹲捕、273.1局,僅次於當時主戰林泓育,到了2020年,開季雖多以指定打擊或代打上場,4月下旬與洋投卡本特一場驚豔搭檔,慢慢地先發捕手格子,愈來愈常填上廖健富的名字,該年度65場出賽、485.1局守備率0.989,在出賽逾60場中職捕手羣中,以超過3成打擊率一枝獨秀,季後頒獎典禮上抱回最佳九人捕手獎。

「那一年是第一次以捕手身分有比較多出賽一年,因爲出賽數夠,也是生涯第一次拿到個人獎項。」聊起蹲捕記憶,阿富眼神充滿光芒,細數坐鎮本壘指揮官所見所聞,例如在場上出賽多,配合投手自然增加,碰到各種狀況都成最好機會教育,因此體會了許多新鮮事,「有一些幫助很大,像是當過捕手,在投打對決策略多少吃香,捕手要想盡辦法解決打者,換個角度想,捕手在這時會選擇什麼方式解決我。」是否透露出打擊秘辛?廖健富強調,投打心理戰有用,但不宜思考太久,想得愈多,真正打擊時反而複雜化,重點還是在於設定好策略,「不是每次對決捕手配哪,投手就能精準投到那裡,一定會有失投,耐心等待失投球或喜歡的球進壘攻擊。」

然而好景不常,礙於肩膀夾擠反覆,關節脣出現傷勢,以及守位調度等因素,最後一次例行賽蹲捕已是2021年9月16日,去年和今年指定打擊以外,以一壘手參與守備也僅9場,球隊暫無安排返回捕手打算,廖健富坦言傷勢是打職業以來最大挫折,「打擊低潮當然有過,手感算是週期,還沒遇過很久低潮,但受傷久了、好了又受傷,時間長短不能決定才最麻煩,會覺得一整年準備好了,結果因爲受傷機會又不見,即使急也快不來,愈急反效果可能更大。」

話鋒一轉,因傷難再蹲捕確實遺憾,廖健富說,傷勢無法控制,做好當下可以決定,只要打擊還能發揮,把握好最出色一塊,扮演好球隊期盼角色,就是最大貢獻。

全文未完,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職業棒球雜誌》(第498期)

498期雙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