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站區:以“本”爲要 抓好黨員隊伍建設

加強新時代新徵程黨員隊伍建設,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中站區以“本”爲要,從黨員發展、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作用發揮“四道關口”着手,從嚴從實鍛造新時代黨員隊伍。

謹本詳始

把好黨員隊伍“質與量”關口

全盤考慮,推動結構優化。根據市級下發的發展黨員計劃,充分結合中站區實際情況,着眼優化黨員隊伍性別、年齡、學歷、專業結構細化黨員指標分配,向青年、農民工、婦女、知識分子和“兩新”組織等羣體適當傾斜。建立發展黨員工作定期調度機制,堅持每月一調度,動態掌握各領域黨員隊伍數量結構,對工作進度慢、計劃執行出現偏差的及時督促指導。

嚴把標準,推動質量優化。嚴格執行發展黨員區級聯審制度和談心談話制度,制定完善“政治不合格”負面清單,在落實5個階段和25個步驟基礎上,增設區委組織部專人預審新發展黨員檔案環節,確保黨員發展一個合格一個。去年以來,對全區2021年以來新發展的457名黨員進行了全面審查,有效促進了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源頭培養,推動儲備優化。加大入黨積極分子儲備培養力度,建立培養聯繫人把關幫帶制度,對入黨積極分子一對一聯繫培養;嚴格落實入黨前先當志願者,引導入黨積極分子積極參與環境整治、服務羣衆、隱患排查等志願服務,在實踐鍛鍊中堅定政治立場、強化黨性修養。

固本榮枝

把好黨員隊伍“教與學”關口

突出按需培訓。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該區分行業領域,面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徵求意見建議,摸清黨員幹部教育培訓需求;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邀請人社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以及優秀非公企業工作人員等現場授課,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推動黨員教育培訓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進一步提升實用性。

打造特色課堂。深入推進黨員教育培訓五年規劃落實,探索劃分領導幹部黨員、區直單位黨員、農村(社區)黨員、年老體弱黨員、企業黨員、流動黨員、新黨員等7類人羣,分別採取“推薦學習資料”“微型黨課”“菜單式”“送學式”“上門幫帶式”“雙向式”“前移式”等培訓方式;充分發揮轄區紅色資源富集優勢,依託西大井文旅景區、十二會村紅色教育基地、趙莊太行八英館等陣地,打造區委黨校特色現場教學區,不斷豐富廣大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內容。

固本強基

把好黨員隊伍“管與理”關口

強化流動黨員日常管理。着眼突破流動黨員管理痛點難點。以各基層黨組織爲單位,採取“主動出擊”“地毯式”走訪、排查,“兩新”組織“牽頭髮力”,聯企幹部摸排登記,村社網格兜底管理,建立流動黨員“一人一檔”管理臺賬。針對在外地的流動黨員,建立“結對聯絡”制度,由黨組織書記或支部委員專人聯絡,以電話詢訪、外出探訪等形式開展交流談心,加強對流動黨員的聯絡、服務與思想培訓。同時,以嚴格新經濟組織黨員組織生活爲“小切口”,堅持黨員正式組織關係應轉盡轉原則,制定出臺《中站區新經濟組織黨員雙重管理辦法》,針對本區域內在企業具有穩定工作但組織關係尚未轉移的黨員,根據實際情況和黨員意願主動參與雙重管理,逐步完成轉移正式組織關係工作。

聚焦組織生活提質增效。嚴格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每月推送“三會一課”學習清單和主題黨日活動清單,進一步對組織生活會進行安排,要求全面梳理檢視問題,充分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建立黨建“三查”機制,採取支部自查、黨委覈查、組織部門抽查的方式瞭解落實情況,提高組織生活質量。去年以來,對全區17家黨(工)委開展專項督導,通過建立專項臺賬、回頭看等方式,推動問題紮實整改。

敦本務實

把好黨員隊伍“用與效”關口

建好一線服務隊伍。在轄區內組建“小紅李”“小梅助力團”等黨員志願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承諾踐諾、建言獻策等活動;在全區設立67個黨員示範崗,劃分129個黨員責任區,結合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工作部署,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推動全區黨員幹部積極投身產業發展、強村富民、環境提升等工作中。

搭建作用發揮平臺。開發“智慧黨建”系統,爲840餘名在職黨員線上逐一建檔立卡,結合報到黨員個人特長、崗位特點等,將全區“雙報到”在職黨員下沉到205個網格“領事認崗”。同時,平臺對服務情況動態更新,社區黨組織和所屬部門可在平臺對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切實以信息化手段破解形式化問題。去年以來,全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400餘次,完成服務紀實3000餘次,認領點亮羣衆“微心願”600餘條。

做好日常關懷激勵。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激勵全區黨員奮勇爭先。做好表彰表揚,推薦評選市級優秀共產黨員5名、優秀黨務工作者5名、優秀基層黨組織6個,爲26名黨齡達到50年以上老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全面實施落實關懷幫扶措施,對生活困難、無人照料、老弱病殘等類型黨員進行臺賬式管理、精細化服務,定期上門提供關心探望,使其充分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

(記者 杜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