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能和傳統能源平起平坐了!”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中,氫能首次被明確納入能源管理體系。業內人士認爲,這爲氫能產業指明瞭方向,規劃了航道。

氫能迎來一個劃時代的發展新階段。在11月8日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以下簡稱《能源法》)中,氫能首次被明確納入能源管理體系,與煤炭、石油、水能、風能、核能等一同作爲能源進行管理,同時明確,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果說之前的氫能發展是各地區、各企業通過合作實踐自發探索,在大海中尋找方向;此次《能源法》的出臺,則爲氫能企業的發展既指明瞭方向,也建設了航道。”一位氫能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是氫能行業當前的普遍共識。

氫能行業信心倍增

“看到氫能發展的曙光了!”“以後就可以摘下‘危化品’的‘緊箍咒’!”“終於能和傳統能源平起平坐了!”……近日,多名受訪人士向《中國能源報》記者感慨道,氫能行業正迎來發展的春天。

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能源與綠色低碳發展研究部部長景春梅介紹,氫能在《能源法》之前的起草稿中並未提及,但在徵求意見過程中,業界呼聲很高,包括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給予高度關注,爲迴應社會和行業關切,立法部門吸納有關建議做了調整。

“氫能產業發展前期,因我國氫能法律法規等頂層設計的欠缺,部分地方政府爲推動氫能產業發展而承受壓力。”雲韜氫能總經理楊強表示,《能源法》爲氫能產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預期,讓企業更有信心投資氫能領域,促進產業鏈完善和成熟。

海德氫能CEO姚昌晟認爲,《能源法》從國家層面明確氫能的法律地位,後續相關主管部門將進一步出臺部門規章,進而規範市場。“氫能明確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將進一步清晰產業管理者的角色與職責,有助於推動制定更科學合理的政策規範,促使氫能產業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在景春梅看來,當前氫能發展正處於從小規模示範向大規模產業應用的關鍵時刻。“當前最大的挑戰,是成本過高。”

眼下,不少氫能企業積極嘗試“出海”,認爲這樣纔有未來,但也有一些創新能力強的科技型公司,憑藉技術領先和產品差異化獲得較高利潤,煥發出活力。

多位企業人士認爲,只有技術過硬、綜合實力強的企業才能嶄露頭角、順利出海。尤其要尊重和理解商業文化及規則,尊重合作夥伴的利益和知識產權。“如果中國市場都做不好,那也抓不住海外市場的機會。”

“《能源法》可進一步促進市場對氫能項目的投資支持,爲氫能企業帶來資金保障,使其擴大規模,提升技術水平。”姚昌晟說,並且能優化氫能項目審批機制,營造寬鬆政策環境,縮短項目建設週期,降低企業成本,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三大類型城市獲得先機

中國氫能聯盟等機構預測,到2030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超過萬億元大關。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相關部門也預測,到2035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0萬輛規模。業內預計,有了《能源法》引領,氫能產業萬億產值目標有望提前實現,到2050年,其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將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將超12萬億元。

《能源法》出臺,意味着國家以更大力度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加快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這一舉措將有利於加快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進程。“在產業發展協同層面上,三大類型的城市將在氫能產業發展與應用的過程中獲得先機。”楊強說。

楊強進一步解釋,西北新能源資源豐富,新能源發電成本較低,新能源制氫成本已接近傳統化石能源制氫,未來具備規模化發展制氫以及氫碳化工產業的空間。此外,傳統重化工業發達的城市,在“雙碳”目標下面臨較大減碳壓力,可通過氫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滿足減排約束。上游氫能裝備製造產業鏈集羣區域的城市,未來將受益於氫能產業規模的擴大。

多位受訪人士認爲,氫能作爲一個新領域,其鏈條非常長,迎來的機遇也非常大。氫能的蓬勃發展,既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也需要整個產業鏈和各參與方的共同推動。

記者手記

呵護氫能產業“生長”

氫能是優質的二次能源,在交通和工業領域,可減少汽柴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作爲大規模、長週期、跨季節儲能方式,可提高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促進新能源電力集中外送;作爲清潔化工原料和還原劑,可通過“風光氫儲”一體化等方式有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領域減碳降碳。

但當前,氫能產業猶如一棵小樹苗,經濟性有待提升,市場不夠成熟,需要政策和資金等多方面的澆灌和呵護,而《能源法》的護航,將帶給它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

氫能產業的未來,應該在穩紮穩打、創新求變中邁步,避免盲目“跑馬圈地”甚至“低價競爭”,在法治化、市場化的雙輪驅動的環境中實現健康“生長”。

原標題:能源法爲氫能產業注入更大信心

文丨本報記者 張勝傑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編輯丨楊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