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看見把拔馬麻!5歲童罹患「皮質盲」 靠訓練找回視覺

現在的李小弟,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當爸爸進門時,他會面帶笑容,眼睛跟着移動,甚至會把頭轉過去。(林周義攝)

來自基隆的李小弟,7個月大時發生腦傷,過去的他,爸爸媽媽走到哪,眼睛也會看到哪,但在腦傷以後,就無法追視,對光也沒有反應。他被診斷出「皮質盲」,眼睛看得到,腦部卻讀不出訊號,甚至醫師告訴媽媽不用爲他配眼鏡,「幹嘛戴,有什麼用?」。不放棄的媽媽,在視覺復能中心的幫助下,做了許多訓練。如今5歲的李小弟,腦部已開始讀出訊號,雖然不曉得能讀出多少,但對於堅持不放棄的家長來說,卻是一劑強心針,支撐他們繼續走下去。

特殊需求視覺中心的服務對象爲懷疑有視覺問題,卻無法經由一般眼科門診得到適當視覺功能評估的特殊需求孩童。臺大醫院在院長吳明賢、眼科部主任王一中多次協調下,在兒童醫療大樓3樓設置獨立的診檢及諮詢復能空間,讓特殊需求者可以在合理調整下的環境,瞭解真實的視覺能力,提供視覺復能服務。

衛福部2019年開始推動「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劃」,2022年擴大辦理,委託臺大醫院承擔「復能據點暨管理中心」的角色。目前這項計劃已服務了600多個家庭,包含多重障礙、發展遲緩、罕病、早產兒、自閉症及過動等,李小弟就是其一。

李小弟擁有一雙圓滾滾的大眼睛,但在得知他罹患「皮質盲」後,高達半年的時間,媽媽都很害怕看見他睜眼的樣子,心疼他雖然眼睛看得到,腦袋卻讀不出訊號。醫師告訴她,「皮質盲」沒有立即、有效的治療,只能隨着孩子慢慢成長,看看他的視神經發育有沒有突破。

一開始媽媽總是抱着希望,每年做檢驗,但是很多時候看到報告就覺得沮喪。然而她並沒有放棄,總是自我要求、要求家人給李小弟做訓練,不管什麼事,都要對他說「弟弟你看!」,提醒他還有眼睛。

李小弟因腦麻,肢體已經不太完善,許多人自然的小動作,對他來說卻是要練習很多遍才能做到。在視覺復能計劃的介入下,他終於讀出了視覺的訊號,醫師鼓勵媽媽「加油!出現波形了」,媽媽聽完後就把孩子推到一樓吹風,在馬路邊哭了10分鐘。

回想起過去四處求醫的日子,因李小弟有遠視問題,媽媽曾經被醫師告知不必配眼鏡,「幹嘛戴,有什麼用?」。這番話令她備感心痛,但叛逆的她還是買了眼睛,哪天孩子腦部可以讀到訊號,就能看得更清楚。

現在的李小弟,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當爸爸進門時,他會面帶笑容,眼睛跟着移動,甚至會把頭轉過去,就是爲了看爸爸。媽媽問他「哥哥在哪裡?」時,他也會臭屁地把眼睛轉向哥哥,他們這才體會到被孩子看見的感覺,原來他們一直活在孩子的生活裡,孩子都知道。目前「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劃」已來到尾聲,她與家長們都期盼衛福部能繼續推動,讓特殊的兒少都能得到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