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提問·個體繪畫中的時代可能 | 顧黎明新作

封面顧黎明作品:持鞭門神 布面油彩 70cm × 60cm 2022

INTERVIEW| 《庫藝術》專訪顧黎明

■ 顧黎明創作現場

庫藝術=庫:疫情的到來對於您的觀念和創作有沒有直接影響?

顧黎明=顧:有影響。這種影響道不是說直接的諸如情緒或爲此畫點有關題材類的作品,而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我不僅開始考慮自己的藝術探索與自身環境是否協調的問題。比如說,前年受山東“濟南囯際藝術雙年展”之邀創作時,我自然想到了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想到他爲什麼那麼用心給朋友畫這麼一幅畫?我體會有兩層含義,一是他非常喜歡曾經蟄居的地方,對日久曾牧歌生活的一種回憶或慰籍;另一種可能是一個人喜愛的東西需要與知音共享方纔取得真好。所以,他的共鳴,他的意猶未盡,成全了他把曾經的一幕幕娓娓畫出來,大有“應是世間緣未盡,欲拋官去尚遲疑”(《寄範丈景仁 》蘇轍)。反反覆覆的疫情,也是讓我們有了更多“宅”的時間,日久自然有時間回憶那些曾經有過的東西。我同樣在研究嘗試着把曾經記憶中的東西,通過與現實的交融呈現出來,傳達闡述一種人的存在是過去與現實的共生關係問題。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一種隔空觀看與冥想,我創作的《鵲華秋色》是以內觀的方式呈現。比如,我藉助拓印的方式把華不注山上的石頭拓印下來。在拓的過程中,又以傳統山水畫中的披麻皴和斧劈皴等方法拓下山石的質感肌理,然後我再一片片拼貼到畫布上,形成一種觸摸的真實痕跡。這種真實的袒露,雖然是抽象化的形象,卻是非常具體的真實感。這也就是我說的傳統符號和現實發生關係。這種方式在疫情反覆肆虐的這幾年,我愈加感到觸摸的真實性纔是這個時代應該留存的痕跡,只有藝術可以這麼抽象又具體地呈現出這種狀態。

■顧黎明 持錘門神之六 布面油彩 80cm x 60cm 2021

庫:您認爲在今天的語境下,繪畫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顧:繪畫的意義一直是個附庸的東西,繪畫由欣賞功能轉變爲方法功能。也就是說,古今中外,繪畫的審美性已經完成了她的存在價值。現在的繪畫,應該是像寫文字一樣,通過不同的圖像感覺,來表達一下自己的內心想法。在圖像信息化影響的當下,重新用一種傳統的觸碰方式來認識觸覺的基本問題。這與現代藝術的自我碰撞不一樣,她暗含着某種反向的經驗觸覺的審視。其實,在當前這個泛科技化時代,人的真實性是很難確認的,繪畫原來是有這個功能的,但現在繪畫似乎己成爲一種奇葩,它越來越取悅於他者,取悅眼球的快感成爲時下的主流。所以,我以爲繪畫應該回到她的真實的狀態,迴歸對人性本質的思考及對生活中客體的再關注。

■顧黎明 持錘門神之三 布面油彩 80cm x 60cm 2021

■顧黎明 持劍門神之二 布面油彩 116cm x 80cm 布面油彩 2021

庫:一方面是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是意識與價值觀的衝突,在這個動盪的時代你如何看待藝術的價值與意義?

顧:其實,全球化已經結束了,原來以美歐提倡的全球化,後來發現不太理想,全球化帶來的是第三世界財富的迅速增長和積累,而原來的發達國家卻沒有了創業的優勢。在地緣政治的影響,藝術必須有地緣文化的優勢和尊嚴。藝術應該有全球化的發展視野,但不要一體化。藝術的全球化如果沒有深度的自覺反思意識,必然會雷同化。後文化的這幾十年可以看出,藝術發展越來越窄,愈加類同化,似乎沒有太多的創造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新地緣化,我覺的並非是一種保守的迴歸,應該是一個全球化之後的重新認識與調整,構建新秩序的過程,是重新建構人與人,國家與國家,種族與種族之間基本存在的關係問題,這個基本也包括了我們基本的文化和藝術感知力。回到源頭,去重新廓清一些被忽視的重要問題,這纔是中國當代藝術現實的問題所在。其實,藝術的發展是經常回頭看看,在每個階段每個時代,藝術發展到不識人間煙火時,就會被社會拋棄。舉個例子,二戰之後的60年代左右,在大英帝國三百多年的現代化發展中,卻突然出現了一羣關心人的基本人性問題的藝術家-倫敦畫派,如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萊昂·科索夫(Leon Kossoff)、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和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等,他們的藝術語言充滿了人的本能因素,他們要表達和自己工業文明世界相反的東西。一種實實在在的人性本質。好的藝術是有針對性的反向發展。我們現在的藝術缺失的正是這種東西。

■工作室一角

庫:最新的作品系列針對的問題意識是什麼?

顧:仍然是“山水賦”系列和“門神”系列。通過我對歷史和自然處境的反觀,我更加明確了我追求的東西,即“以歷史的境遇看待現實的問題”。我很少從風格上設定自己的藝術追求,我喜歡涉獵問題的情況下再考慮風格的問題,所以,我可以同時間段反覆畫幾個題材,在相互衝撞的過程中,逐漸框定出所謂的風格。其實,一種藝術觀念和風格的形成,是一個不斷修正補充的過程,你無法達到終點,但堅持下來很重要。如果你不追求結果,那麼堅持的過程中,所流露的方方面面就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我一直探索着把審美變成一種情感表達的方法,試圖用一些對歷史文化閱讀的情感痕跡,表達現代人的存在意識。記得法國哲學家路易·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rr)提醒:人們覺得意識形態缺席的地方,卻往往是意識形態最有效地施加影響的地方。

■顧黎明 平安如意 紙本水彩、色粉等 45.5cm x 30.5cm 2021

■顧黎明 平安如意 布面油彩 60cm x 40cm 2021

庫:在您的實踐經驗中,如何看待藝術家個體與時代語境、傳統、當代等宏觀命題之間的關係?

顧:現在和八、九十年代的藝術不同,那時候只要有個體的自我意識釋放,就可以獲得某種存在感。現在很多藝術家還在追求單一性,試圖通過一種現代主義的救贖性,獲得現實的存在感。從自我認知上講,這是肯定的,倘若你把藝術看做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那麼,這個思路就與現實脫鉤了。其實,從九十年代初開始,我一直堅持把藝術從單純的觀看扯回到文化的載體上,所以,這麼多年我總是以歷史境遇來反映現實的問題。從圖像和符號學的角度,就是採用傳統巳經存在的文化符號來認識現實的問題,自然會充滿矛盾,發生糾結,這正是我想追求的東西。所以,我一直喜歡雜糅各種視覺、觸覺因素,把它們框在一個空間裡。比如,我的藝術總有遊弋在抽象與表現,現實與過去,當代與傳統之間,這樣我纔會有更大的空間表現餘地。尤其是今天的信息網絡化時代,不僅是年輕人自然擁有的時空世界,而且對50、60或70後的藝術家而言,也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被這種世界改變着。你每天接觸的觀看方式,是不是絕大部份源於信息網絡?你的周圍哪有自然?!因此,我們這代藝術家更應摒棄習慣的技術陋習,摘下有色眼鏡,把固有的技術轉變成揭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呈現自己的存在狀 態,而不是一幅幅簡單的畫。

■顧黎明 秦瓊 布面油彩 195cm x 130cm 2021

庫:請用一個詞、一句話來概括您今天的藝術或人生態度。

顧:我摘用法國詩人保羅·策蘭的一句詩吧:

“我仍可以看你:一個反響

在那些可以昆蟲的觸角暗中摸索朝向的

詞語,在分開的山脊。”

■ 創作現場《山水賦-鵲華秋色圖解》

NEW WORKS| 《山水賦》系列

■顧黎明 山水賦-米家臆石 布面油彩、丙烯 120cm x 80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賦-鵲華秋色NO1 卡紙上色粉、丙烯、水彩及拼貼等 215cm x 77cm 2019

■顧黎明 山水賦 布面油彩、色粉等 59.4cm x 42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賦-花蔓易春陽 紙本水彩、色粉等 59.4cm x 42cm 2022

■顧黎明 山水賦-昆嵛夼NO1 紙本水彩、色粉等 59.4cm x 42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賦-昆嵛夼NO2 紙本水彩、色粉等 59.4cm x 42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賦-清泉夼NO9 紙本水彩、色粉等 45.5cm x 30.5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賦-鵲華秋色 紙本水彩、色粉等 42cm x 29.7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賦-鵲華秋色NO6 布面丙烯、油彩及宣紙拓印拼貼等 195x130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賦-鵲山與華山 紙本水彩、色粉等 59.4x42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訣-清泉夼NO1 包裝箱紙上丙烯、色粉、水彩等 113,5x49.5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訣-清泉夼NO2 包裝箱紙上丙烯、色粉、水彩等 113,5cm x 49.5cm 2021

■顧黎明 山水訣-清泉夼NO3 包裝箱紙上丙烯、色粉、水彩等 77cm x 68.5cm 2021

ARTIST|藝術家簡介

顧 黎 明

GU LI MING

顧黎明,著名藝術家,中國抽象繪畫代表人物之一。2009年獲中國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博士學位。現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他是20世紀80年代抽象藝術的積極倡導者,“八五新潮”後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基礎進行當代語言轉化,延續幾十年的“門神”系列及後來的《山水賦》系列,已經成爲當代語境下傳統文化符號與象徵意義語言轉換的經典案例。他以深厚的學養、執著的理念致力於民間年畫、敦煌壁畫、傳統山水藝術圖式的藝術研究,建構了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抽象表現繪畫形態。

THEME |主題策劃徵稿

RECOMMEND| 精彩推薦

《庫藝術》視頻號推薦

格哈特·裡希特創作現場

庫藝術線上課程推薦

以一本書的價格

獲取書中沒有的現代藝術課程

《庫藝術》新刊推薦

獲取國內外藝術教育資訊及課程

請關注“庫藝術教育”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