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如何突破“平臺期”?廣東舉辦2024年“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活動,海外市場受關注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實習生陳芷欣 廣州報道

“(企業)擴張速度變慢了,下一步應該怎麼走?增長的力量來自於哪裡?調研中,我們發現很多中小微企業都有相同的困惑。”6月27日,國家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先進製造發展研究所所長陳琛在廣州一座產業園裡分享了他對珠三角中小微企業羣體的調研觀察:許多企業正進入從製造類有形資產向技術服務類無形資產轉型的“平臺期”,“這背後其實是增長動能的轉換”。

6月27日是第八個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陳琛應邀來到廣州,參加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舉辦的2024年“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主題活動(簡稱“活動”)。作爲佔全球企業總數90%、提供超70%就業崗位、貢獻50%全球生產總值的經營主體,中小微企業羣體正經歷一場“漫長”的轉型。誰能跑贏週期?在小微企業佔比一度超過95%的廣東,討論這一問題顯得更爲關鍵。

“數字化技術”無疑是一個熱門工具。“這兩年我們在數字化、自動化方面發展得特別快,機器人密度8年增長了13倍,燈塔工廠建設的數量和強度也非常大,智能製造可以說已經取得了亮眼的成績。”陳琛表示。

但僅僅依靠智能製造可能還無法幫助所有中小微企業躍過“效率鴻溝”。

陳琛表示,雖然智能製造發展迅猛,但目前中國人均勞動生產率與發達國家或國際企業仍存在較大差距,而從企業實踐中看,單純依靠設備更新也無法滿足許多中小微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的需求,“後來我們發現,部分企業效率難以提升不是因爲短期的設備能力問題,而是因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沒有積累到用於提高效率、提高生產水平的知識和方法”。

更關鍵的,陳琛表示,可能在於如何推動企業更好地嵌入全球價值鏈,與上下游產業鏈保持同步更新頻率。“中小微企業要跟整個產業鏈同步,保持高效、高頻的迭代更新狀態。”陳琛建議,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嵌入全球價值鏈來獲取相關知識,掌握提高生產效率的方法,“此外,高價值產品的創造往往通過全球網絡生產實現,整合國內外資源是地區發展的關鍵”。

作爲經濟大省,截至2023年底,廣東全省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2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2.7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超4.2萬家。活動現場,不少企業家也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透露了海外佈局計劃。

“我們目前是做聯合出海,和我們背後的供應鏈企業一起做,產品已經供應全球超5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業務增長率可以達到50%-60%。”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州市斯洛柯高分子聚合物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東明告訴記者,“我們很看好海外市場,產品已經先行出海了,技術、服務能不能再‘走出去’,我們還在探索。”

主營音視頻傳輸和AI控制產品及軟件的廣州兆熠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兆熠數科”)也把轉型重心偏向海外市場。“今年上半年,我們海外市場業務增長量應該超過了50%,國內市場增長量約達5%,未來我們也計劃進一步開拓歐洲、中東等地市場。”兆熠數科總經理謝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