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券商IPO保薦業務承壓 7家撤否率均達50%

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樑梟

IPO(首次公開募股)節奏放緩,券商是最直接的感受者之一,尤其是中小券商,在此過程中更加感受到“寒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券商IPO承銷收入集中度在逐步提升。而2024年以來,就有7家券商的IPO保薦項目撤否率達到50%(及)以上,這7家均是中小券商。

在此情況下,記者瞭解到,調整經營策略是一些中小券商最主要的應對選項。有券商保薦人士通過微信向記者表示,在強監管下,小券商抗風險能力小,有的可能暫時都不發展投行業務了。

承銷保薦收入集中度提升

2023年以來,IPO節奏逐步放緩,相關監管逐步收緊,券商保薦項目的集中度出現進一步提升。

根據Wind(萬得)數據,2024年以來,A股券商IPO保薦項目撤否率爲50%(及)以上的有7家,其中 九 州 證 券 、華 西 證 券(SZ002926,股價7.75元,市值203.44億元)和世紀證券的撤否率爲100%,東興證券(SH601198,股價8.35元,市值269.91億元)、國信證券(SZ002736,股價8.63元,市值829.55億元)、五礦證券的撤否率爲 50%,中原證券(SH601375,股價3.81元,市值176.89億元)的撤否率爲80%。

撤否率爲100%的九州證券、華西證券和世紀證券,均是在2024年以來主動撤回了保薦的唯一一個IPO項目。中原證券則是在2024年以來保薦的5個IPO項目中主動撤回了4個。

截至3月18日,A股市場有66家券商保薦的671個在審IPO項目,其中中信證券(SH600030,股價20.84元,市值3089億元)、中信建投(SH601066,股價23.06元,市值1789億元)和海通證券(SH600837,股價9.06元,市值1184億元)的保薦IPO項目最多,分別有82個、52個和48個,其中18家券商保薦的IPO項目均只有1個;而前五家券商保薦項目數之和,佔到了全部券商IPO保薦項目數的38.60%。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券商在A股IPO承銷收入方面的集中度近年來也有所提高。

根據Wind數據,從IPO發行時間來劃分,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內,A股IPO承銷收入前五的券商收入佔比之和分別爲44.61%、43.1%、50.59%、49.33%和69.98%,IPO承銷收入前十的券商收入佔比之和分別爲 64.88%、65.42%、69.73%、68.79%和91.84%。

2024年以來,只有15家券商有保薦IPO項目成功發行,69家券商尚未破零,而在2023年同期,已有26家券商有IPO保薦項目發行成功。

中小券商調整經營策略

可見,目前IPO監管收緊對於中小券商的影響較大。

在某腰部券商的保薦人來看,IPO收緊對所有券商都有影響,只是程度不一而已。“券商整體收入下滑,降薪裁員,由於風險比較大,有些甚至可能都暫時不發展投行業務了。”

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西南證券(SH600369,股價4.06元,市值269.79億元)方面表示,公司投行(業務)將繼續發揮相對優勢,持續強化業務協同,推進專業化、數字化建設,大力發掘和培育北交所、創業板、科創板等重點市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客戶,深耕併購重組特色業務,努力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不斷夯實投行業務發展基礎,推進投行業務項目儲備優化增長。

南京證券方面表示,公司將強化“投行+”業務模式,優化協同機制,在重點區域和行業深度挖掘業務資源,加強項目儲備。

2024年2月1日,華安證券(SH600909,股價4.72元,市值221.73億元)回覆投資者關於“新股發行暫停或者大幅減少是否會減少公司收益”的問題時稱,近段時間以來,IPO、再融資受到監管政策階段性收緊影響較爲突出,預計將對證券公司相關業務收入產生一定影響。公司將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堅持股債並舉、長短結合、內外有別、有放有收,着力提升投行專業能力建設、執業質量建設和重點項目儲備力度,準確把握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

“(券商)這個也沒什麼好的對策,可能就是多做一些債券業務,或者是轉型做併購業務。”聯儲證券總裁助理尹中餘在微信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那麼,券商IPO保薦項目數的分化,是否說明證券公司數量過多了呢?對此,尹中餘認爲,這取決於從哪個角度來看,從目前在審IPO項目情況來看,好像是顯得券商有點多了,但從打算進行IPO企業的潛在數量來看,券商家數並不多,因爲想上市的公司數量仍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