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的春天,來了!
1
9月剛開始,就有大事件發生!
9月2日,官方正式宣佈,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
以新三板精選層企業爲基礎,衆多中小企業一陣歡呼,相關企業股價更是瞬間暴漲。
而坊間對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的定位與層次,不免有所猜疑。好在,兩位老大哥很快做出反應,表示全力支持。
而一直以來,北京因爲疏解非首都功能,加上城市定位中“全國經濟中心”被拿掉,人們不免以爲北京將徹底轉成類似華盛頓這樣單一功能的城市。
但北交所的成立,預示着全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的定位,北京一直牢牢攥在手裡。
當然,北京也具備這個實力。
以省份角度看,2020年北京GDP爲36102.6億元,全國第13位,基本與河北持平。
但北京的人均GDP高達16.49萬元,高居全國第一。
2020年,北京的資金總量高達18.8萬億元,超過江蘇和上海,僅次於廣東,全國第二位。
以城市的角度看,北京的實力更不用說,全國只有上海能與之一較高下。
加上全國第一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數量,全國最多的國企總部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總部數量,北京的經濟實力、金融實力,一直處在最高的位置。
儘管“經濟中心”稱號不再,但不妨礙事實上老大哥的王者地位。
疏解非首都功能,並非把全部經濟功能、金融功能疏解掉,只是那些落後產能和高污染產能、非必要的城市功能,轉移到城市周邊罷了。
北交所的落地,再次印證北京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可撼動。
2
北交所的定位,自然要和上交所、深交所錯位發展。
在官方的解讀中,北交所將主要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且主要爲“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
何爲“專精特新”?
“專”即專業化,產品或服務專注於細分市場、生產工藝的專業性、技術的專有性。
“精”即精細化,產品質量的精良性、工藝技術的精深性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特”即特色化,產品或服務採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研製生產。
“新”即新穎化,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創新性突出。
而官方還給這些企業另一個霸氣的稱號——“小巨人”。
其實早在2011年,國家就提出了專精特新的說法。近些年,更是屢屢發佈新政策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其定位高度也一直在提升。
而在7月的高層會議中,是這麼提的:
其中就道出了專精特新企業的核心功能——補鏈強鏈,最終目的依然是解決“卡脖子”難題。
自從華爲被爲難之後,國際競爭格局一目瞭然。而若想突破當前局面,科技創新的升階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芯片等核心技術難題不解決,中國在世界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就難以上升一個臺階。
而當華爲、中興、寧德時代、海康威視等巨頭在前方拼殺之時,身後中下游的小弟們可不能掉了鏈子。
專精特新“小巨人”,多爲生產核心零部件或創新產品的企業,是重點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做強做大“小巨人”,事關戰略。
3
2019年以來,工信部先後公佈了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計4762家。
從行業分佈看,這4762家企業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電子、電氣設備、計算機等行業。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
加上軍工、通信、輕工製造等,小巨人的行業定位,依舊屬於製造業爲主,新興經濟領域打頭陣。
而在這其中,已經有311家在A股上市,創業板更是多達133家。
創新,是這些公司的必備要求,也是未來發展的靈魂所在。
△圖片來源:華西證券
而這311家上市公司中,研發支出佔營收比重佔到5.74%,在所有板塊中僅次於科創50的公司,比創業板、滬深300整體都高出不少。
同時,其業績、股價走勢也明顯較強。2019年以來,專精特新指數明顯跑贏滬深300。
△圖片來源:招商證券
而在這4762家小巨人企業中,哪些城市又佔了上風?
△圖片來源:21世紀研究院
其中,北京264家排名第一,加上同樣第一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再次印證了北京經濟中心、創新中心的實力。
最大的黑馬,卻是寧波,182家入選企業甚至超過了深圳。
這當然與浙江高度發達的民營企業有關,作爲省內第二強城市,寧波的民營企業基礎不遑多讓。另一個高光數據是,工信部“製造業單項冠軍”評選中,寧波45家入選位列全國第一,可見其製造業實力之強。
這兩年被追捧的合肥,61家入選超過蘇州、南京等城市。“風投之城”對中高端製造業、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追逐,成果已然顯現。
從30個城市整體看,都是綜合實力強勁,尤其是製造業、創新能力突出的城市。
比如株洲,38家小巨人企業入選,這裡有世界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羣,機車製造、航空製造等一大批央企國企強手如雲,製造業水平不低,自然也帶動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從30個城市的區域分佈看,東部自然還是最強,多達21個城市,中西部僅有9個城市位列前30名。而從南北方來看,北方有12個城市,而南方則佔了18個,南北差距不言自明。
當小巨人企業上升到國家層面,能把握住這一輪紅利的城市,未來潛力更是巨大。
小巨人的春天,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