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朝野陷報復性對立 人民成輸家

中國時報社論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4度遭退回,立法院瀕臨焦土死局,政院何以仍寸步不讓?其關鍵在於賴政府企圖將預算卡關當成點燃仇恨的薪火,爲立委的大罷免形塑正當性,力拚重掌完全執政。只是,此舉是以犧牲國家安定爲代價,讓朝野更陷報復性的兩極對立,無論結局爲何,人民註定是最大輸家。

行政院難自圓其說

行政、立法兩院已吃完和解飯,但迄今只見卓榮泰猶如當年賴清德在「卡管案」展現的態度:「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不動如山之餘,還告訴在野黨「行政院沒對禁伐補償提覆議案,是我對原住民的仁慈。」不明就裡者還以爲在野黨是要搶多大的餅,才引來執政黨如此反應。其實,國民黨與民衆黨的訴求只有3個,就是編足原住民禁伐補償、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及健保點值調升。

其中,禁伐補償由每年每公頃3萬增加爲6萬,是立法院三讀通過民進黨立委陳瑩、伍麗華版本的《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修正案,所明訂的法定預算;提高公糧收購價格自每公斤26元調升5元以上,是因應物價劇烈波動,今年7月立法院會在無人異議下通過的決議;健保點值自每點0.9元調升爲0.95元,不僅是立院通過的主決議,賴清德競選時更喊出以1.1元爲目標。

換言之,這3項訴求若非法定預算、國會共識,就是賴清德的政見。當然,賴政府大可用「時空環境不同」迴避政治承諾,但如果連三讀通過的補償都想拒絕,法理上確屬站不住腳。尤其,禁伐補償行之有年,原民會因應修法須增列的預算爲17億,以民進黨政府能豪砸5.2億買國外雞蛋、再予以全數銷燬的豪氣來看,現在改稱「錢要花在刀口上」,恐難自圓其說。

眼見立院即將再度協商,卓榮泰又喊話立院增加行政院預算支出屬違憲,且破壞預算法及財政紀律法。這套邏輯若說得通,那麼,在2011年提案修正老農津貼每月增加1千元的民進黨,是否也做了違憲之舉?卓院長若真心捍衛預算法、守護財政紀律,是否該修法砍掉當年新增的「違憲津貼」?如果做不到,這到底是翻臉如翻書,還是「綠能你不能」的雙標?

其實,賴政府早在國會改革法案的戰場就展現「法律與民進黨牴觸者無效」的姿態,輕則無視法令條文,重則聲請釋憲,由大法官以解釋憲法之名、行介入政治之實。如今面對預算案卡關,也是依樣畫葫蘆;只是,爲了九牛一毛的在野訴求如此大動干戈,葫蘆裡賣什麼藥?其所精密撥算的,無非是爲大罷免鋪橋造路。

民進黨爲罷免鋪路

在此脈絡下,從反國會改革以降,賴政府在人事同意權上,把明顯不符資格的翁柏宗列入NCC委員被提名人,亦將賴清德競總主委姚立明提名爲大法官。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這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正氣,還是刻意挑釁的惡意?在政策推行上,賴政府明知「以核養綠」是在野共識,卓榮泰卻將「非核家園」列爲本會期施政報告的八大方針之一;同時以「總預算遭退」爲由大漲產業電價12.5%,衝撞在野意味濃厚。

如今,民進黨在基隆市長罷免失利後,未見謙卑沉潛,反而拋出「國民黨7地區9立委危險名單」,撂話只要罷免得掉,民進黨一定選得上,國會又將過半。毫無疑問的,一連串的攻勢無疑是項莊舞劍,其戰術,就是利用路線分歧形塑對立,用對立召喚仇恨,再以仇恨製造罷免的正當性。

當然,罷免與否是由選民說了算,但民進黨在此期間,一則可讓政策不必甩在野的建議;二則藉由預算大餅的卡關激化在野內部矛盾;三則讓缺乏戰力的在野立委提前現形。因此,對民進黨來說,罷免成功當屬最佳結局,但即使失敗,至少能在戰略上取得效益。

然而,如果罷免是由仇恨而生,其結局必然難逃仇恨反撲。以「團結臺灣、共圓夢想」爲國慶主題的賴清德說,國家利益永遠高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永遠不能凌駕於人民的利益,這是創建中華民國先烈所秉持的精神。若此言爲真,那麼,服膺民意重編預算、放下仇恨停止罷免,無疑是引領朝野共創未來的第一步,請賴總統用行動展現對中華民國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