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以「憲法共識」架構臺海和平

中國時報社論

馬英九前總統赴陸返臺後,全程陪同的前總統府副秘書長蕭旭岑接受媒體採訪,表達「中華民國是中國、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主張,並質疑蔡總統、陸委會的兩岸論述違憲。近年國民黨一直說不清楚兩岸主張,馬英九大陸行爲國民黨指出一個理直氣壯的方向:遵守憲法,就是維護兩岸和平的關鍵。

大陸曾給民進黨下臺階

透過對《中華民國憲法》的詮釋,向對岸釋出善意,以維護臺海穩定,並不是馬英九或國民黨的專利,而是民進黨起的頭。有意爭取大法官的謝長廷,曾在20多年前依據憲法表白「高雄和廈門是一國兩市」,10年前更發揮其「智多星」特長,提出「憲法共識」概念,雖未獲得黨內其他派系的認可,但成爲民進黨與北京二軌溝通的破冰者。

蔡英文總統嘲諷馬前總統「兩岸同屬中華民國」是「1970年代的論述」,語帶不屑,不僅是對《中華民國憲法》的不敬,也是對政治誠信的打臉。蔡總統在2015年訪美時,提出「維持現狀」的要素包括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次年當選和就職時再次重申,依《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獲得華府高度信任。當時北京雖以「未完成答卷」迴應,但大陸涉臺學者正面評價,認爲是「相向而行的第一步」,陸方「不滿意、不接受、可容忍」。

其實大陸很早就對不願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給了下臺階。民進黨執政之前,習近平將九二共識拆分爲「歷史事實」、「核心內涵」,時任大陸外交部長的王毅表示蔡英文是按照「他們的憲政」選出來的領導人,就要按照「他們的憲法」表述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蔡總統2016、2020兩次就職演說都重申,「依憲法和兩岸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間接表達一中憲政法律架構不變,對岸未將蔡政府定位爲「法理臺獨」。

但蔡總統2021年改變兩岸關係定位,她在國慶演說中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的兩國論立場,後又簡稱「兩岸互不隸屬」,讓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連結進一步脫鉤,以總統身分挑戰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後果十分嚴重。臺灣擁有全民直選、政黨輪替的公民權,固然是當年黨外運動的成果,但臺灣民主化不是革命,也不是另立政權,而是在《中華民國憲法》基礎上完成的改革,是獲得憲法授權的成果,更是這個成立於1912年、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成就。臺灣人當家做主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賦予「自由地區」的權利,也是「國家統一前」的安排。

一中與民主非對立關係

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內,不可能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空間和地位,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行使主權亦是事實,因而有臺灣地區、大陸地區同屬中華民國的定位,這就是兩岸在1992年達成「沒有共識的共識」的來源。然而,蔡總統無視這個歷史事實,也無視授予其總統權力的憲法,更違背了效忠憲法的誓詞,最後連陸委會都整個歪掉,否認「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同屬中華民國」的論述,搞到否定自己的存在,實在是既悲哀又好笑。

民進黨長期洗腦人民:「兩岸一中」與「臺灣民主」是水火不容的對立關係。如果重新梳理臺灣民主化、憲政改革的脈絡就會理解,臺灣人所享有的自由民主現狀,是「兩岸一中」的憲政體制所賜,毀掉這個憲政體制,臺灣人民得之不易的自由民主也會一併覆滅。反過來,民進黨只要認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將對岸視爲「大陸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大陸地區的現狀,兩岸就不應該是國與國關係,而是「一個共同中國」的關係。

馬前總統在大陸獲得尊重,說明北京認知,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兩岸一中的法理基石。賴清德執掌下的民進黨傳出考慮草擬新版兩岸關係決議文,如果民進黨可以和國民黨一樣認同憲法,當藍綠有「憲法共識」,臺灣才能真正團結起來面對大陸,共同維護中華民國的尊嚴、捍衛臺灣人民的自由民主,若只是玩弄憲法,兩岸將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