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兩岸是否兵兇戰危由選民決定

社論

2021年「兩岸兵兇戰危」突然成爲全球最吸睛話題,英國《經濟學人》以「臺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爲封面故事,討論兩岸戰爭與和平。進入大選年,民進黨政府宣稱兩岸兵兇戰危是中共認知戰,臺海沒有立即爆發戰爭的危機,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說「兵兇戰危」是侯友宜、柯文哲配合中國大外宣,他當選總統兩岸發生戰爭的風險最低,因爲他的路線最正確。兩岸究竟是否兵兇戰危?

美國警告恐爆發戰爭

兩岸兵兇戰危的認知可溯源2021年,時任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在參院軍事委員會作證,稱中國大陸可能於2027年攻打臺灣,引起全球矚目,此後美國高階將領與情報機關不斷警告臺海可能爆發戰爭,時間點從2027、2030到2035年,不一而足,國會議員與智庫紛紛提出各式各樣的主張與論述,要求白宮與國務院增加對臺軍售,在國際社會堅定支持臺灣,因而引起大陸反彈,對臺政策隨之「戰狼化」,中美與兩岸關係都很緊張。

臺灣開始增列國防預算,擴大采購軍備武器,義務役延長到1年,國防部擴大後備役教召,併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協同各級政府動員全民備戰,民進黨外圍成立黑熊學院宣揚戰鬥意識,訓練年輕人戰技,社會瀰漫戰爭氛圍,「兩岸兵兇戰危」成爲社會普遍認知,家長與年輕人憂心不已,2022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與此有關。

尤其去年8月美國衆院議長裴洛西來訪,大陸隨即發動軍演,東部、南部兩個戰區同步出動戰機、艦艇、飛彈環臺演訓4天,11枚各型東風飛彈從不同地點協同發射,穿越臺灣上空後落在指定地點,軍艦出現在國人視線所及處,戰機無視我防空識別區,任意穿越海峽中線或繞島飛行,證明解放軍具備圍臺封鎖的軍事力量,剩下只是政治代價的考量。

弔詭的是,臺海兵兇戰危將近3年,並未發生軍事衝突,反而歐洲與中東爆發兩場戰爭:俄烏戰爭與以哈衝突,世局動盪之下,世界各國經濟都受傷。美中在歷經多年激烈對抗後,2023年6月出現轉機,高層溝通逐漸恢復,「拜習會」終於在11月實現。美國媒體透露習近平告訴拜登,從未聽說大陸有攻臺時間表。兩岸兵兇戰危一時間竟成爲假訊息,究竟怎麼回事?

回顧2020年蔡英文連任總統以來,兩岸關係與中美關係急遽惡化,臺美關係卻大幅增溫,大陸解讀民進黨政府倚美謀獨,美國操控臺灣打壓中國,對美「戰狼外交」一度施展到極致,美中關係極度緊張;對臺持續出動軍機艦在臺灣周邊活動,兩岸關係加速惡化。不過大陸並未改變「和平統一」方針,不但記載在中共二十大「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中,而且裴洛西訪臺軍演宣佈當天,大陸發佈《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展現和統方針未變的立場。

民進黨升高兩岸對立

民進黨執政的這些年,大陸民間高唱「武統」,官方亦嚴詞指責臺獨,但從未提出攻臺具體計劃,所謂2027或2035年攻臺,都出自美國之口,而不是大陸。習近平告訴拜登未曾聽過攻臺計劃並不特別。大陸自信「東昇西降」,認爲時間對中國有利,何況習近平追求「水到渠成」的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戰爭只會讓中華民族沉淪。

不過,這不表示中共對統一沒有急迫感。民進黨不放棄「謀獨」,美國兩黨都把臺灣當成對中戰略競爭的棋子,必要時可以讓臺灣和中國打一場烏克蘭式的代理人戰爭,這是最廉價的戰略武器,大陸的戰略焦慮可想而知。美國的戰略焦慮則來自中國崛起勢頭難擋,川普關稅制裁無效,中美貿易逆差持續擴大,拜登政府對中的高科技管制極爲嚴厲,華爲卻能突破晶片困境,推出新型5G手機,美國能不焦慮嗎?

美中都不希望打仗,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英法德奧土俄諸強權都不希望衝突,最後卻不得不打,臺灣已成爲大國代理人戰爭的棋子。民進黨爲實現臺獨目標,升高兩岸對立,藉機一面倒向美國,不惜引戰,兩岸兵兇戰危絕非中共大外宣,更不是認知戰,而是可能的危機。不過,若能透過良好的管理,危機就未必會爆發,管理權在選民手中,2024大選我們要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