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工業遺址資源保護開發
聳立的高爐,炫麗的燈光,火熱的搖滾演出,鋼鐵與音樂牽手,文旅和休閒一體,工業文化與文藝氣息融合……近期的石鋼遺址公園火出圈。該公園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由石家莊市鋼鐵廠改建而來,今年4月份正式對外開放後,很快成爲拍照打卡、漫步賞景、享受音樂、餐飲消費的新去處,也成爲城市的新地標。
不只是石鋼遺址公園,還有北京的798藝術園區、首鋼工業遺址公園,瀋陽的中國工業博物館,上海蘇河水岸工業旅遊基地,成都工業文化公園……近年來,許多地區的工業遺址在改造提升中活起來、火起來了。
這些工業遺址或是一個廠區、一條街區,或是廢棄的倉庫,曾經在工業發展中立下功勞,後來在產業轉型大潮中搬遷或停產,褪去往日輝煌,遺留下高聳的煙囪、生鏽的設備等,變成時光隧道里的遺珠,“沉睡”在城市的角落或郊區。
隨着我國城市快速擴展,城市與工業遺址逐漸連成一片、融爲一體,工業遺址成爲城市的組成部分。一邊是整潔的街道、現代化的建築,一邊是破舊的廠區、斑駁的牆體,當城市發展與城市更新遇上工業遺址,就帶來一個問題:老舊建築是一拆了之或棄之不理,還是作爲見證城市變遷和承載工業文化的寶藏財富開發利用?
不同城市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改造利用得好,不僅能夠留住城市的集體記憶,增強文化認同,還能改善公共空間,拓展消費場景,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當然也有一些效果不甚理想的例子,資源投進去了,廠區時尚氣息有了,卻沒有帶來應有的人流量或產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點是跟風改造,過度開發,看別的地方成功了,自己也跟着上,卻沒有結合城市定位、發展思路進行因地制宜改造,最終沒有展現出自己的特色,難以達到預期。反觀石鋼遺址公園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增添搖滾元素,融入了石家莊打造搖滾之城的發展戰略。
總結各地相關成功案例,有幾個共性特徵。一是保護與利用結合,以微改造爲主,不搞大拆大建,活化利用工業遺產、傳承工業精神、連接歷史與未來。二是融入現代生活,注重改造後的功能性拓展,順應消費需求,或增添休閒娛樂、美食購物、主題遊玩、精品住宿等消費場景,或變成文創產業園區,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三是促進文旅融合,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街區、創新創業基地等,探索“工業+文旅+研學”發展模式。
我國向來重視工業遺址的保護開發。2023年3月實施的《國家工業遺產管理辦法》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依託國家工業遺產建設工業博物館,發掘整理各類遺存,完善工業博物館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支持利用國家工業遺產資源,開發具有生產流程體驗、歷史人文與科普教育、特色產品推廣等功能的工業旅遊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打造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工業旅遊線路。2024年9月,工信部公示了國家工業遺產第六批擬認定名單和第一、二批擬通過複覈名單。
政府主管部門重視,是做好工業遺址保護開發工作的底氣,表明要站在弘揚工業精神、發展工業文化、提升我國工業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高度加以認識。正反兩方面的案例也表明,要讓一座座沉睡的鋼筋水泥廠房重現生機,讓一條條“工業鏽帶”變爲“城市秀帶”,不只是隨隨便便刷幾面牆、裝幾盞燈就能幹好的事,還需要與城市轉型發展結合,注重生態保護、整體保護、周邊保護,實現自然人文和諧共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