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大開發預測模組 靠1cc血液測出肺癌復發機率

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張基晟說明「早期肺癌高復發預測套組」的研究成果。(國科會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在國科會補助下,由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同時也是肺癌權威專家張基晟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早期肺癌高復發預測套組」,他們製造肺癌復發預測試劑,肺癌患者只需在開刀時提供1 c.c.血液,便能得知自己未來5年內的復發機率。

全球肺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即使早期肺癌病患經過手術治療,仍有高達30%的機率會遭遇復發及癌轉移。爲了解決這個困境,臺灣癌症登月計劃團隊建立了東亞首個肺癌大數據庫,深度解析臺灣肺癌蛋白基因體圖譜。

張基晟的團隊投入肺癌復發機制的研究,成員包括中研院化學所特聘研究員陳玉如、統計所研究員陳璇宇以及臺大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系主任俞鬆良等人,他們共同開發「早期肺癌高復發預測套組」,發現早期肺癌病患若表現出類晚期蛋白,其手術後的預後狀況將較爲不利。

由於類晚期蛋白具有開發成檢測試劑的巨大潛力,張基晟帶領研究團隊聚焦於類晚期蛋白研發,並憑藉國科會健康大數據計劃的資金支持,致力於開發早期肺癌高風險預測試劑。經過兩年的深入分析和篩選,對1萬4000個蛋白質進行了大數據分析,並對127種血漿蛋白質進行酵素免疫分析法分析評估。

研究團隊共檢測了來自臺大醫院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200位病患的血液樣本。最終,成功鑑定出4種血漿蛋白的組合,可用以預測病人復發。此蛋白組對於預測早期肺癌手術患者的復發具有高達85%的靈敏度。對於被評爲低風險的患者,5年內無一人復發。

目前,張基晟的研究團隊已與臺灣本土抗體公司成功合作,生產出4種蛋白的單株抗體,爲進一步開發預測試劑套組奠定了基礎。經過國研院儀科中心的專利調研分析,此項4蛋白組合具有很高的專利性,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進行臺灣和美國的專利申請。

張基晟表示,這個肺癌復發預測試劑有望成爲一種可靠的非侵入式血液檢測工具,肺癌患者只需在開刀時提供1c.c.血液,便能得知自己未來5年內的復發機率,提早擁有預防及治療的機會,將得到更好的肺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