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出海,如何在變局中高質量佈局全球?專家給出這些建議

當前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產生了階段性供需不平衡問題。面對此種形勢,企業出海成了值得思考的選項。

在10月30日舉行的"領航者征途"2024中國企業高質量出海論壇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提出上述觀點。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也在前述論壇上表示,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走到一定的程度,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企業出海已經成爲歷史的必然。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回顧聯想出海20年的歷程時提到,作爲中國企業,"走出去"是開拓海外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效路徑。但僅僅走出去是不夠的,還需要加速"走進去"和"走上去"。爲達到這樣的目標,楊元慶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首先,要重視通過本地化產品創新構建全球知名品牌。如今,全球消費者不再侷限於購買傳統品牌,而是更願意嘗試、探索新品牌,爲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買單,這意味着中國品牌有望憑藉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在海外市場迎來更蓬勃的發展空間。而構建品牌力的核心是產品創新,產品創新則一定要基於對當地消費者需求的挖掘,不僅僅要物美價優,更要質量過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全球不同市場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

其次,企業要重視通過貼近本地市場構建韌性供應鏈。目前全球供應鏈開始呈現出脆弱多變、複雜交織的新態勢。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只有從出口導向跨越到深度融合的本地化,串聯起更多產業鏈環節,搭建起更加高效、抗風險性更強的供應鏈,才能更加貼近本地市場,服務好當地的消費者與客戶。

此外,還要重視通過合作共贏塑造當地市場企業公民形象。"我們選擇出海,不是爲了征服某個市場,而是爲了融入他們。"楊元慶指出,只有在出海時思考如何爲當地創造價值,共享發展紅利,成爲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才能真正融入海外市場。

白重恩認爲,"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一定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還要穿着對方的鞋、站在對方的位置來想我們對他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白重恩強調,中國企業出海也要向當地企業學習,通過擁抱全球來增強自己的長期能力。他以電動汽車爲例說,有說法指出,中國電動汽車技術領先國外兩代。但"一代"在國內是指兩年,而在歐洲則是七年。爲什麼會有這種差別?答案是歐洲對汽車的測試要求非常高,對安全的要求也很高,"要開很久很久才能積累安全里程"。

"我們企業‘走出去’是不是要學習一下,我們在這麼快的技術更新的時候,丟掉了什麼?我們確實速度快,但是在速度快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了什麼樣的價值觀?我們出去的時候,可以高高在上的時候,我的技術比你領先的時候,也要想到別人的某些價值觀也許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白重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