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爲啥普遍喪

有種說法,認爲男性進化出來一個“廢物開關”,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自動開啓。

在古代,男人一般十七八歲就生了孩子,女人十三四歲就出嫁,孩子長到十七八歲生下一代,也意味着孩子這時候徹底成年了,35歲左右的男性做了爺爺。

我們知道,人是被基因驅動的,它只在乎你能不能繁衍,現在既然有了後代,對於基因來說主線任務已經完成了,不知道下一步該幹啥了。

既然沒了目標,那就徹底,放飛自我去了,所以35歲以後的男性就是一副軀殼在世界上漂。當然了,這裡說的不是全部,只是其中一大部分人。

這也是爲啥還有個假說,叫“祖母假說”,說的是老年女性去照顧孫子外孫的種羣,繁衍下去的概率更高。

祖父哪去了?有可能死了。

男性平均壽命確實短一些,也可能是躺屍去了。也就是說,自然進化保存了大齡女性的勤勞基因,因爲這樣能提升種羣的生存概率。男性年齡大了打獵和搶劫都不太行,照顧孩子又不擅長,於是基因層面沒了目的,徹底放棄治療了。

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爲男性的所有“勇敢”,“激情”什麼的,都是雄性激素決定的,也是基因爲了求偶、自身延續的一些設定,畢竟勇敢上進的人更容易得到女性青睞,獲得更多的生育機會。

但是雄性激素對男性本身是有害的。等到過了育齡,爲了多活幾年,激素水平驟降,導致絕大部分男人們普遍在35歲之後激情和進取心徹底消失了。

不討論個例,大家注意下那些老年人,經常能發現一個問題,老太太是很激情的,又是跳廣場舞,又是照顧孫子外孫,每天還能起個大早去買菜。

老頭就少了很多,確實有一部分人不在了。但是主要是男性越往後,是一種越來越“躺”的狀態,啥也不想幹,啥也不想說,經常開着電視一躺就是一天。那種願意照顧小孩,精神矍鑠的老頭是非常少的,至於那些勇敢做自己去廣場上跳舞的老頭更是鳳毛麟角。

以前很多人說女性比男性壽命長,這也是爲啥廣場舞團夥裡,往往只有一兩個老頭。其實不是,男性壽命確實沒有女性長,但是也不至於六十來歲就沒了。主要是不願意動,可能在公園某個角落跟雕像似的坐在那裡看象棋,或者在家裡躺着看電視,最激烈的運動竟然是在那裡甩鞭子。

也就是說,35歲可能不只是現代的一個分水嶺,一直以來都是。

只是古代無所謂,反正古代人均壽命三四十,過了三十五就快掛了。現代這個年齡正好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還等着自己照顧,多少有點愁人。

我以前很早就聊過35歲問題,只是當時沒注意到一個問題,當時說了很多,比如拖家帶口,事多分心,但那時候年輕,還沒意識到這個“躺屍開關”,這不這兩年我也過了那個時間點,突然理解了。

跟身邊的人一聊,發現大家普遍這樣,整體效果就是精力明顯下降,激情減半,“建功立業”或者“大幹一場”的衝動越來越低。

而且對痛苦很敏感,不像以前那麼鈍了。更麻煩的是,一部分人睡眠越來越長,另一部分人睡眠越來越少,兩者共同的特點是成天好像睡不夠。

這裡說的並不是所有人,不過大部分絕對是這個狀態。

更加痛苦的是,如果你收入不咋高,到了四十來歲,精力不濟,對痛苦又敏感,老人家庭孩子,樣樣都需要你操心,如果賺的錢多還好,錢少簡直了,痛苦有加成。

理解了這些,我這些年越來越理解爲啥大公司要裁掉35以上的。不是說這事是對的,而是說站在盈利性組織的角度,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沒有法律約束,加上人力資源充足,換誰都會把這羣人換掉,哪怕經驗豐富也要換。那些積累不深的,就更要換了。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哪怕國內大廠那些拿着巨高高薪的人,絕大部分也是螺絲釘,低薪那幫人就更是了。事實上“大廠”這個詞,本身意思就是看着好像是高科技,其實是一羣高學歷的人在裡邊打螺絲。有時候你覺得自己不可替代,其實公司隨時可以把你幹掉,然後提拔幾個激情澎湃的年輕人頂替你的職位。

你可能納悶,就那麼容易被頂替嗎?

公司有個“人才梯隊建設”的說法,也就是你平時就得帶幾個徒弟,你的績效和徒弟是掛鉤的,你不好好教試試?而且大家知道,領導其實主要的工作就是“成本”和“風險”,風險裡就有“人才斷代風險”和“預算不足”,所以平時會刻意調整,讓一項工作好幾個人都會,這樣如果其中一個螺絲不中用,隨時把他換掉。

在職場裡,還有個很麻煩的事,如果你的工資很低,那你基本就是個可以隨時更換的螺絲。如果收入很高,這說明你創造的價值要多很多,可替代性很差,企業沒法隨便找個人替代掉你。這個意義上講,收入高的人要安全得多。

但是現實裡卻不是這樣,你收入越高,企業對你預期越高,總覺得你的貢獻配不上你的收入,你得兢兢業業,不然可能就會被性價比更高的替換掉。

所以電視裡的職場高薪精英往往衣冠楚楚衣着光鮮,現實裡的精英人士往往灰頭土臉,永遠一副剛通宵趕方案的倒黴樣。

而且大部分公司都不是“培養”,而是篩選。我上文說了,大部分人過了35歲後,體內的躺屍開關就開了,有些人十幾歲就開了,終身處於半身不遂狀態。

一旦進入這種狀態,越來越煩躁,對工作激情越來越差,幹完自己的本職工作就不錯了,還搞啥精進,要啥自行車?這幾年的管理學認爲這人基本上廢了,不如找個用着更順手的,在歐美比較費勁,那邊人少,想招一個比較費勁,咱們這邊幾乎不存在這類問題。

多說幾句這個“篩選”。

這些年有個感觸越來越深,“一代版本一代神”,這些神主要是篩選出來的,其次纔是重點培養。

大家都知道雞娃的事吧,一般雞娃都是小學雞,越往後越沒啥可雞的,因爲到了初高中開始,孩子的內驅力和天賦開始起作用,家長們費盡心機在小學積累的那些優勢迅速就被清了零。

初中學習好的,高中往往不一定。高中學得好,考個好大學,大學又來一波清零。畢業之後,大家會發現大學優勢又被清零了,畢業幾年後大家混得咋樣,基本和大學裡成績沒啥關係。

在30歲左右,還有一波清零。我觀察了下,這可能是絕大部分“廢物”們最後的機會。畢業十年左右,在職場上混得咋樣,基本已經確定了。絕大部分人都面臨一個轉型,繼續上班還是開始自己的產業。

這時候往往那些在職場混得不咋樣的人可能會被逼着去被迫創業,一部分人會成功,絕大部分人最後還是得繼續找個班上。

大家觀察下,畢業十幾年後,你大學同學裡混的最好的,基本都在被職場趕出來這部分人當中。

按部就班的人可能會混得不錯,但是基本不可能混到大富大貴。而那些大富大貴的,基本都是被職場逼出去的,極少有在職場裡混得特別好,然後選擇毅然決然出去創業的。

職場裡也是一樣的,以我待的大廠爲例,都會對35歲以上的員工格外注意,如果發現他們的“躺屍開關”被激活了,一般會選擇跟他們聊幾次,如果聊了沒啥用,可能就果斷選擇打個很差的績效趕走。

聽着很殘酷,而且也不道德,對打工人很不友好,不過確實是這麼幹的。還是那句話,我們這個國家最大的優勢是人力資源充沛,擁有最勤勞的老百姓,不過毛病也在這裡。

中國比較靠前的那些公司,工資是很高的,但是他們對員工的要求並不是簡單地“按部就班”,如果你只是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遲早會被趕出去。組織對你的要求是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甚至超越組織的預期。這不是針對誰,基本是一視同仁的。

某種意義上講,這幾個頭部公司這麼做倒也沒啥問題,因爲給的錢多嘛,但是這種毛病不知道什麼時候擴散到了全社會,大部分公司並沒有給員工那麼多錢,卻也是那麼要求員工的。可能主要也是人多,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也就是說,今天說的中年變得越來越提不起勁這事,如果沒發生在你身上,那恭喜你,絕對的少數。如果突然發現自己什麼都提不起勁,就想把這一輩子混過去,那也正常,畢竟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宿命就是跟大部分人差不多 。

而且大家會發現整個世界都針對中年人,體內的躺屍開關被打開,越來越虛,越來越沒激情,身上重擔又越來越重,可也沒啥辦法,

如果說有啥建議,現在想到兩條。

第一個是前輩分享給我的,他說男人聾了是福報。

年輕時候沒理解,這兩年理解的越來越深。很多男性到了一定年齡養成了左耳進右耳出的好習慣,尤其在家裡,老婆的各種嘮叨那是一句都聽不見,無形中避免了無數的衝突。

如果主動裝聾可以避免無數的麻煩和衝突,老婆嘮叨聽不見,閒言碎語聽不見,日子過得輕鬆又愉快。我作爲一個業餘野生自媒體,對這事有更深的領悟。很多人說九哥你是什麼受得了別人罵你的,我會很納悶,罵我?誰罵我?我不去看別人怎麼罵,別人怎麼能罵到我。

很多職業自媒體就不夠聾,天天主動去搜自己,時間長了一個個都抑鬱了。說真的,人極少有不在乎別人對自己評價的,儘量選擇不去理會那些擾亂你心神的事,非常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

而且越往後越才能意識到,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本身談不上多少意義,就是來體驗的,所以要在掛了之前把喜歡做的都做了。

我以前總想剋制自己的不良嗜好,這幾年發現快樂都是不良嗜好給的,也就坦然了。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健康。年齡越大,對這個理解越深,因爲很快就會出現一堆奇怪的毛病,咱們不說類似癌症什麼的,也不說糖尿病等慢性病,單是一些很常見的腰疼、咽炎、鼻炎就能折騰死你。此外還有中年人特有的膽結石、腎結石、脂肪肝,這些都是排隊等着將來收拾你的。

我理解最關鍵的還是先瘦下來,瘦下來能解決90%的問題。我的經驗是也別邁開腿了,絕大部分人根本邁不開,關鍵還是“睡前飢餓感”, 餓着入睡時間長了就能瘦。瘦下來多多少少能抗一下躺屍基因,人生已經夠難了,如果每天再揹着幾十斤肥肉簡直難上加難。

不準備繼續寫了。

接下來共勉吧,做點喜歡做的事,儘量瘦下來,聾一些,鈍感強一些,儘量多體驗多幸福吧。

來源 | 九邊(ID:ertoumu893)

作者 | 九邊;編輯 | 呼呼大睡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