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民意對撞風險升高

(圖/美聯社)

中美終須一戰?官方雖然博弈激烈,但都設法打破這個魔咒,民衆則百無顧忌,相互之間惡言螺旋不斷攀升,大有不惜一戰的狠勁。這樣的民意取向驅動雙方政府強勢以對,不敢向對方示弱,以免招惹民意轟擊。兩國政府的戰略迴旋空間因而大爲縮減,政策轉圜餘地愈益偏窄,更使雙方對峙難以緩和。

兩國內部都是極端主義當道,鷹派煽風點火,欲將兩國關係推向戰爭深淵。拜登上臺後反華舉措變本加厲,民主黨內的主戰勢力驅動着他,共和黨監督着他,民意也牽引着他,在滔天的反華巨浪中,拜登不奮力划動制中船槳,就有滅頂之虞。所以,議長裴洛西訪臺,他只能含蓄提醒,不敢疾言反對,否則他就會變成美國「一道醜惡的風景線」。

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近一年多來的調查顯示,9成左右的美國人認爲中國是競爭對手或敵手而非夥伴,近5成的人認爲制約中國的影響力與實力應是美國的頭號外交政策目標;大多數美國人支持對華強硬的政策,7成左右受訪者認爲美國應該要求促進中國人權,即使破壞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也在所不惜,只有兩成認爲應以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爲重。參衆兩院順應民意,不斷通過制中友臺法案,近期將再審「臺灣政策法」,準備把臺灣定性爲非北約的盟國,與臺灣建立準官方關係。

面對美國國會吹起越來越嘹亮的反中號角,有識之士不得不發出警訊,前國務院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最近在外交政策網站撰文,針對國會準備立法賦予臺灣「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地位,並要求更改臺灣駐美代表處名稱等條文內容,他建議國會三思,因爲擔憂這會給兩岸關係「火上加油」。文章提到,過分聚焦象徵主義可能破壞美國在軍事和經濟上支持臺灣的共識成長,國會和行政部門對臺灣政策的主張也出現落差。這樣的中肯言論十分罕見,算是空谷足音,但能產生多少影響力令人懷疑。

中國內部的極端勢力同樣甚囂塵上,尤其是「小粉紅」與一些網紅。他們對美國疾言厲色,對臺灣喊打喊殺,裴洛西上月訪臺後,這幫鷹派更是大聲鼓吹儘快對臺動武,認爲這就是「摧枯拉朽之舉」。強烈的民族主義是中共政府長期塑造的結果,儘管任何國家都會對本國國民進行愛國教育,但像大陸政府那樣把愛國教育推到極致,變成了至高無上的「政治正確」,而且殺氣騰騰到這種地步,卻屬罕見。

政治正確或可引領國民的愛國思想,但超過限度,很容易發展爲政治極端化,如果成爲一種沛然莫之能御的政治思潮,就將使國家政策走入死衚衕。一般民衆沒有思辨能力,懷抱激情的愛國主義可以理解,但公共領域的各路精英,由於影響力可觀,則應格外警惕,否則很可能使整個社會陷入政治雷區而難以超拔。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戰略博弈無可避免,但必須設好護欄,並且嚴加管控,否則極易失控,燃燒到無法澆熄的對抗高熱中。政治菁英和社會頭面人物實應戒慎恐懼,切莫爲了追求政治利益或是商業效益而不斷火上加油,將賽局推升到熊熊烈火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