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領袖會議及早進行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中美貿易戰升溫,美國副總統彭斯到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檄文」式演說,引經據典劍指中國,在南海與臺灣問題上同時動作不斷,令人深切擔憂中美貿易戰外溢,衝突延伸至經濟、網路、外交、軍事、人權、南海、臺海等領域,引發影響全球的「新冷戰」甚至「新熱戰」。

當然,輿論對此仍有不同的解讀,吾人既不能輕忽,也無需誇大。中美確實已走到「新冷戰」的懸崖邊,但還沒掉下去。理性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雙方應各退一步,找到止損、談和、雙贏的解決之道。

觀察人士普遍注意到,就在彭斯火力全開之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旋風式訪問北京,與楊潔篪、王毅分別會面。陸媒發佈的一張新聞圖片顯示,王毅表情嚴肅,蓬佩奧一絲苦笑,映射出當下的中美困局。雙方分歧嚴重,但見面總是好的。中方促美正確看待和認識中國的發展走向,停止無端指責和錯誤做法,蓬佩奧稱兩國認知存在很多差異,但美國無意圍堵中國,也沒有全面遏制中國的政策。

一個多極化、全球化、資訊化的世界,掌握大勢與潮流是生存發展關鍵,逆勢流難成大氣候。對美國政府而言,誤讀誤判中國容易,但打贏對華貿易戰極難,「遏華」、「亡華」更不現實。

全球化的世界,國家行爲也講究「得道多助」,拒交聯合國會費、動輒聲稱「美國優先」、以「退羣」、棄約、制裁、挑撥爲手段打貿易戰,美國早已失去道義制高點。儘管在朝核政策上作了修正,與加、墨也達成新貿易協定,似已調整四處樹敵、罔顧盟友的做法,但集力對付中國、俄羅斯、伊朗,仍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據。貿易戰已嚴重衝擊世界既有秩序和產業供應鏈,近日,IMF再次示警,並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

美國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內部制約、掣肘川普的因素很多。儘管憂華、反華思潮當道,但持續跟中國打貿易戰,甚或全面與中國衝突,美國廠商、消費者、民衆並未做好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的準備,更不會支持和中國熱戰。統計資料顯示,美國8月分的對外貿易赤字未見縮小,反而創6個月來新高,大豆出口大幅下滑,媒體評論貿易戰正在拖累美國經濟。川普好戰,美國決策圈也充斥反中氛圍,但尚未形成統一、可長可久的對抗中國政策。白宮內部狀況不斷,「深喉嚨」、「通俄門」、「通以門」、與傳統主流媒體鬥法、期中選舉在即,川普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對照他的朝核問題決策模式,未必會在對抗路線上走得太遠。

中國不是墨西哥,也不是加拿大,歷經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GDP已躍居世界第二,與美國的差距在縮小。在習近平治下,處於「兩個百年」交會期的中國,扛起了捍衛貿易自由化、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旗,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就貿易戰而言,中國下的是圍棋,美國卻想和中國下象棋。中國深諳對手的超強實力,認真佈局、小心出招,原則與彈性兼具,反制力求「時、度、效」,3個多月、3個回合下來,美國發現根本「打不動」中國,加大力度、擴大戰線,也將是枉然。美國抱着零和思維想跟中國下象棋,吃掉中國的棋子,中國卻更重視佈局。

中美競爭未必是壞事,但應有寬視野與大智慧,在合作中開展良性競爭。從建交近40年的歷史看,中美關係整體上呈螺旋式上升,本質是共同利益大於競爭,合則兩利、鬥則俱傷。每逢美國領導人更迭,兩國關係常會遇到波折、交鋒,但辦法總比困難多,風雨總會過去,愈早過去愈好。

杭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提出「文明衝突論」,「初心」並不是製造衝突,而是喚起世人注意 「文明間的對話」問題。在這位美國著名政治學者看來,未來的世界和平,相當程度依賴於中美領導人協調彼此利益、避免緊張和對抗升級走向暴力衝突的能力。

歷史又走到關鍵節點,戰、和繫於領導人一念之間。騎虎難下也要下,中美應多一些換位思考,互釋善意,積極創造條件,儘快通過元首會晤、平等談判來化解歧見,避免多事之秋火車對撞的慘況發生,繞開被認爲必有一戰的「修昔底德陷阱」。臺灣夾在兩強之間,應小心應對,自保的同時,致力於促和而不添柴加火,才符合臺灣的利益和民衆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