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大佬“鯨吞”歐洲奶粉巨頭,到底是“接盤”還是“抄底”

曾經,中國的孩子主要都喝自己生產的奶粉。

據2007年的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佔比總和超過60%。

但好景不長,由於某些做奶粉的人在金錢追逐中喪失了良心,導致“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讓國產奶粉整體陷入了全民信任危機的漩渦。

從2008年開始,對於國產奶粉,人們談之色變,而與此相應的是,接下來的幾年裡,進口品牌迅速搶佔市場,份額最高一度超過70%。

某業界權威人士說得好,做奶粉,中國並不缺好牧場、好奶牛、好技術,缺的是良心,就爲這“良心”二字,國產品牌們花了近10年的時間才慢慢找回。

2018年尼爾森數據顯示,國產奶粉市場份額已從最低20%多恢復到了43%,2020年則是與進口奶粉戰平,各領半壁江山。

在品牌方面,以飛鶴、伊利、貝因美爲代表的國產貨,成爲了進口奶粉的最大的競爭者,有數據表明,國產“一哥”飛鶴的市場份額已經躍居中國市場第一。

當然,國產奶粉能被老百姓重新接受,除了那“良心”二字,中國固有的龐大市場是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市場上奶粉的終端零售規模近2000億,如此肥沃的土壤,不愁長不出好糧食。

然而,就在國家提出“三孩政策”,對於奶粉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時,卻有國外巨頭悄然“退”出了。

據媒體近日報道,歐洲知名奶粉品牌美贊臣把旗下中國區的業務賣給了中國的春華資本,公開的轉讓金額是22億美元,約合140億人民幣。

衆所周知,美贊臣在中國奶粉市場雖然排不進前三,但一直處於第一陣營,與雀巢、達能、雅培三大國外品牌,共同形成了堅固的進口奶粉隊列。

而現在美贊臣把一塊“肥肉”給賣了,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呢?

值得一提的是,美贊臣原本是美國的奶粉品牌,創立於1905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但就在2017年,美贊臣突然宣佈賣給了英國消費巨頭利潔時,如果你沒聽過利潔時,至少知道杜蕾斯,利潔時就是杜蕾斯的母公司。

當年的交易總價是179億美元,足可見這是一個龐然大巨頭,但這纔剛過4年,又部分轉手了。

不過,從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看,美贊臣算是走了下坡路,曾經在2010年時,市場份額高居前三,但從2015年開始逐步下滑,現在已經落到第七、八位了。

中國奶粉市場的規模這些年是增長的,美贊臣的增長卻沒能成正比,不及預期的增長率,或是其出售的一大原因。

實際上,如今中國的奶粉市場羣雄爭霸,在越來越成熟的市場監管體制下,無論國產還是進口奶粉的安全性都越來越高,進口品牌的“洋”優勢正在消逝,飛鶴、君樂寶等國產奶粉的崛起就是證明。

美贊臣選擇此時退出,也可以算是急流勇退,落袋爲安。

那對接手的春華資本來說,到底是當了“接盤俠”還是成功“抄底”撿了個漏呢。

其實在此之前,美贊臣就傳出了出售中國區業務的消息,當時想要參與競購的包括伊利、飛鶴、新乳業等國產同行。

有人爭購,這說明美贊臣是有市場價值的,而春華資本不顯山不漏水的成了最後的贏家,有沒有吃虧就要看看價格如何了?

此前分析師曾對美贊臣的出售價格做過評估,認爲最高價不超過20億美元,若以此作爲基數,春華資本是買貴了。

不過,由於存在競購者,出現部分溢價也是可以理解的,唯一剩下的問題是,春華資本將如何用好美贊臣這個老品牌。

春華資本雖然此前從未涉獵嬰幼兒奶粉行業,但由於投資過國產奶粉品牌君樂寶,這些年君樂寶的飛速成長,讓春華資本嚐到了甜頭。

於是,在此機會下親自上陣,想要參與粉蛋糕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不過,投資和經營畢竟是兩回事,眼光準不一定能幹好,是“接盤”還是“抄底”,只能等時間來證明了。

最後,還有一個疑問,美贊臣既然賣給了中國的公司,那它是不是就屬於國產品牌了?

從根本上來說,仍然屬於進口奶粉,按照媒體的報道,美贊臣業務雖然賣了,但其仍然用的用的是歐洲(荷蘭)的供應鏈,也就是說,只是換了個人來賣。

或者說,春華資本,只是充當了一個代理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