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引導PPI回正關鍵在於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

每經記者:張宏 每經編輯:陳旭

1月1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4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介紹,我國物價形勢整體出現積極變化,市場需求回暖,帶動價格回升。

數據顯示,2024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2%,漲幅與去年持平,從月度變化來看,除了1月份略有下降外,其他各個月份CPI同比都保持小幅上漲態勢。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和購進價格比上年均下降2.2%,降幅較上年分別收窄0.8、1.4個百分點。

2024年有哪些因素制約了CPI上漲?又有哪些因素拉動CPI上漲?如何評價PPI數據?PPI同比、環比何時能夠回正?加快PPI回正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帶着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進行了專訪。他表示,2025年物價領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穩住PPI,引導PPI回正關鍵在於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同時顯著改善低收入羣體的消費能力,比較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大幅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可以採取國有資產無償劃撥的方式,補充社保基金。

物價回暖仍面臨壓力

NBD: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CPI同比上漲0.2%,漲幅與去年持平。您認爲2024年CPI漲幅是否達到預期?哪些因素制約CPI上漲?哪些因素拉動CPI上漲?

徐洪才: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CPI是有拉動作用的,但坦率來講,CPI會相對穩定。我們更關心的是PPI,PPI依然負增長,比上年下降2.2%,這對物價的影響是很大的。當然,以舊換新的相關政策也對CPI有拉動作用。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一起,起到擴內需的作用。

NBD:您對2025年CPI的走勢有何預期?要達到這一預期,在政策上還可以怎樣發力?

徐洪才:2025年CPI可能維持相對穩定,正增長沒有問題,在0到1之間,不可能太高。

政策層面上,我認爲關鍵是把現有的政策落實好。此外,衡量物價是否回暖不僅看CPI,要看GDP平減指數,將CPI和PPI綜合在一起看待。

NBD:2024年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比上年均下降2.2%,降幅較上年分別收窄0.8、1.4個百分點。11月和12月PPI環比降幅連續收窄,分別比上月收窄0.4和0.2個百分點。您如何評價這一組數據?爲何PPI回升慢於CPI?

徐洪才:這個數據說明物價回暖依然面臨較大壓力,形勢依然嚴峻,反映出整個工業生產的需求仍存在不足。

CPI主要反映終端消費需求,有些終端消費需求是剛性的,例如說一日三餐,不可能刺激一下就多吃一碗飯。目前終端消費需求增長最顯著的領域在服務業,涉及文化娛樂、通訊、服務品消費和服務品價格。隨着技術進步,通信價格應該降低,相關服務的價格也要下降。因此,CPI會相對穩定,與CPI相關的價格不一定要漲。

而PPI反映一般工業品消費需求。我國屬於外向型經濟,2024年我國出口總額25.45萬億元,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爲48.79萬億元。因此,國際關係及國內整體需求是影響PPI的關鍵因素。

大幅提高社會保障能力

NBD:您預計PPI同比、環比何時能夠回正?要讓PPI回正,關鍵要從供給端入手,還是從需求端入手?

徐洪才:當前市場需求不足主要體現在中低收入羣體的層面。要提高農民、城市低收入羣體的收入,爲此就一定要擴大就業,讓這些羣體有工作、有收入。

加快PPI回正,是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要在2025年回正還比較難,主要原因還是需求不足,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中長期國債發行很難作用於這一羣體。

而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關鍵在於改善社會保障水平,例如增加退休農民的退休金。對農民來說,他們對普通的工業品就有消費需求,但關鍵是要有足夠的消費能力。

NBD:所以您認爲PPI回正的關鍵在於需求端嗎?

徐洪才:關鍵在於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的規模。

NBD:在中等收入羣體的規模無法快速擴大的情況下,可不可以從供給端下手,引導PPI回正呢?

徐洪才:降供給反而又會減少就業機會,從而減少中低收入羣體的收入。結構調整是很困難的,因此要加以改革。

顯著改善低收入羣體的消費能力,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能力。錢從哪來呢?可以通過國有資產無償劃撥,補充社保基金。工農中建四大行、中石油、中石化的股票,原來由國資委管,現在可以把這些股票劃撥到社保基金裡,相當於讓社保基金持股。社保基金有錢了,就能提高低收入羣體的社會保障能力,低收入羣體保障提升,就更敢於花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