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月球樣品科研三大看點

日前,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展覽向香港民衆開放,展出了由嫦娥五號返回器帶回的月壤。  新華社記者 韋 驊攝

7月12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京舉行嫦娥五號任務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發放儀式,標誌着月球樣品科學研究工作正式啓動。經審覈,來自13所科研機構的31份申請獲得通過,樣品發放總量共17.4764克。那麼,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到底怎麼分?又將如何用?

將對月球與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產生新認識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獲取的月球樣品是人類從月球獲取到的最新月球樣品,科研價值巨大。

北京接到了珍貴的月球科研樣品,中山大學大氣學院空間與行星科學系行星地質科學研究團組帶頭人智勇副教授十分激動。他告訴記者,樣品接收回去後,在以往研究基礎上,中大團隊將着重瞄準月球撞擊過程和撞擊歷史開展樣品分析研究,接下來對樣品進行精細的地球化學研究。

月球樣品專家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朱日祥表示,對嫦娥五號樣品的科學研究主要會有三方面進展:一是培養人才。過去,中國科學家基本拿不到阿波羅月球樣品進行研究,現在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研究隊伍了;二是採樣區是經過大量研究與論證的,有可能對月球演化的動力學過程有突破性認識;三是對我國後續月球與深空探測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通過申請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月球火山活動年齡、月球演化過程等方面。”朱日祥介紹,嫦娥五號樣品與過去人類獲得的月球樣品不同,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研究,將對月球與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產生新的認識。

31份申請獲通過,正制定國際合作相關規則

此前,國家航天局發佈了《月球樣品管理辦法》,規範月球樣品的保存、管理和使用,以發揮其科研價值與社會效益。爲了實現“早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目標,按照《月球樣品管理辦法》,抓緊籌建了月球樣品專家委員會。

與此同時,國家航天局還制定了《月球樣品專家委員會章程》,明確了專家委員會職責和工作程序。隨後,第一批月球樣品信息在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上線發佈,並開始受理借用申請。

至申請受理截止日,共收到來自教育部工信部、自然資源部、中科院、核工業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方面的23家科研機構的37名使用責任人提出的85份申請。經審覈,來自13所科研機構的31份申請獲得通過,發放總量共17.4764克。

“目前,我們沒有收到國外科研機構提交的正式申請。月球樣品的管理和使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和參加的相關國際公約。國家航天局鼓勵開展月球樣品的國際聯合研究,國外科學家可以通過加入國內科研團隊等方式共同開展樣品研究工作。國家航天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月球樣品國際合作相關規則,報中央批准後實施。”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說。

火星採樣、小行星採樣已列入長期規劃

嫦娥五號共取回了1731克月壤,彌足珍貴。針對樣品處理過程中存在的損耗問題,探月工程三期副總師、地面應用系統總師李春來告訴記者,由於月壤顆粒非常細,也容易帶電,極易吸附在接觸樣品的處理工具上,因此我們在處理樣品的過程中儘量減少直接接觸樣品的工具類型,並對接觸過樣品的工具進行樣品回收處理。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表示,這次是我們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的發放,未來還會按計劃、按程序不斷有新的樣品公佈和發放,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加入月球樣品的研究。同時,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合作,聯合國外科學家共同參與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在合作中實現相互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

“未來,嫦娥六號還要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火星採樣、小行星採樣已列入長期規劃。從工程管理到科學研究,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工作方式,使月球樣品研究產出更多成果,取得更多科學發現。”劉繼忠說。

(據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胡�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