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星探測最新“時間表”公佈——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道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27日報道,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採樣返回和木星系探測兩項任務。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27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嫦娥六號任務情況並答記者問時,作出上述表示。

卞志剛說,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深空探測主要在兩個方面:月球探測和行星探測。

在月球探測方面,卞志剛介紹,嫦娥六號任務順利完成後,後面將有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嫦娥七號任務主要是對月球南極部分的資源做勘察,嫦娥八號是對月球資源的原位利用開展技術驗證,之後在月球探測方面還將跟國際同行一道共商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共享、共用月球探測成果。

在行星探測方面,卞志剛說,國家批准了4次行星探測任務,在10年至15年內完成。其中,天問一號任務已於2021年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深空探測走向月球以遠的領域。未來圍繞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小天體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以及地外生命信息的探測等科學目標,中國還將開展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以及行星系探測任務。

卞志剛透露,天問二號任務已準備在2025年前後實施,主要目標是小行星探測,將瞄準一顆近地小行星進行伴飛並取樣返回。天問三號火星採樣返回任務計劃在2030年前後實施,開展火星採樣,以及攜帶火星樣品返回地球。天問四號將實現木星系探測,也是在2030年前後實施。

談到這次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任務,卞志剛形容這是一次探索之旅、創新之旅和合作之旅。

他說,月球背面的地質結構、物質組成以及宇宙早期環境充滿神秘。此次嫦娥六號選擇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東北部阿波羅撞擊坑邊緣,讓科學家可通過對此處的月球樣品開展研究,發現更多重大科學奧秘。

他表示,嫦娥六號任務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爲止技術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三大技術突破”和“一項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月背智能採樣技術、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現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動採樣返回,再次創造了中國航天的世界紀錄。

他還表示,此次任務與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開展了4個科學載荷的合作,獲取了珍貴的第一手科學數據;開展了測控領域的協同合作。

另據俄羅斯衛星社網站6月27日報道,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月球樣品進入“嫦娥時代”。

卞志剛介紹,中外科學家使用中國探月數據,已發表1900餘篇論文。從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中國科學家發現了月球的第六種新礦物,並命名爲“嫦娥石”;研究還證明,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岩漿活動,使目前已知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10億年。

他說,月球樣品進入“嫦娥時代”,極大豐富了人類對月球乃至宇宙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