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高能物理不“高冷”,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了很大改變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50週年之際,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服務中心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高能物理所,於9月5日聯合舉辦《見微知著 中國高能物理深根繁枝50載》系列活動第二期:《高能物理不“高冷”》院士專家圓桌論壇。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首先帶來了主旨報告,跟大家分享了高能物理研究的內容以及和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
“高能物理,有時候也稱作粒子物理,研究的是物質最深層次的結構。”王貽芳表示,過去幾百年,我們對物質結構的認識,經過了分子、原子、原子核、核子、夸克5個層次發展,使得我們對物質有了非常基本、非常深刻的認識,也給我們帶來了豐碩的科學和技術成果,使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相當大程度上得到了改變,我們現在離不開化學、原子物理、物質材料、核物理,這些都是我們過去幾百年物質結構研究的豐碩成果。
高能物理研究有一個基本方法“加速器”。王貽芳解釋稱,人類最早是用眼睛去觀察物質世界,等到眼睛看不見的時候就用顯微鏡,顯微鏡是用光學的辦法放大,使得我們對比較小的物質結構和物質深層次內容能夠看得更清楚。
從物理角度來看,光學顯微鏡就是用光子去轟擊你要看的那個靶材料。但可見光的波長相較於其他微觀粒子更長,如果觀察的靶材料比可見光的波長更短小,那麼光學顯微鏡便失靈了。如果還想繼續觀察更小的物質或材料就需要用到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使用電子去轟擊靶材料,可以看到更加微小的粒子。
不過電子顯微鏡也有極限,基本上在一個原子大小,如果想向更深層探索就要用到加速器。加速器會把電子加速到更高的能級,能級越高,波長就越短,能“看”到的目標就越小。通過加速器來研究物質深層結構是一個極其自然、有效的手段,我們一般可以加速電子,也可以加速質子,也發現了它的諸多應用方向,包括輻射改性,殺菌、結構成像等等。
據王貽芳介紹,加速器目前全球大約有35000臺,其中一半在醫院,比如用於放射性同位素生產、醫療檢查、癌症治療,還有大量的加速器用於消毒、改性、育種、安全檢查、加速器驅動的核嬗變,用於核電站乏燃料處理。同時,也有大量的大科學裝置,比如同步輻射,實際上就是一臺X光機,從最早的X光機開始,現在在懷柔正在建設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光的亮度跟過去相比提高了20個量級,可以看到我們通過加速器、通過這些新的手段,使得我們人類對自然界探索的能力有一個巨大的提升。加速器有很多應用,比如輻照加速器,用於食品保鮮,醫療器械消毒、電纜加工、材料改性,也可以用來殺菌,比如在敦煌可以用來殺滅壁畫當中的黴菌。
同時,也有大量CT技術的應用,比如在化石上,CT實際上是一個計算機的斷層掃描,通過靜電加速器加速電子打靶產生X射線跟探測成像技術結合,和計算機技術結合,來看到物質的深層次結構。CT技術還有其他方面的應用,包括工業、核燃料檢測、高效儀器、集成電路封裝檢測等等。CT技術還在醫學上有大量應用,比如小動物結構,通過對X射線光子空間分佈和能量的精度測量,也可以把CT成像從黑白變成彩色,具有特定的元素識別和物質鑑別的能力。同時,通過加速器也可以生產核素(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我們生產的PET用於全視野的動物和人體,同時可以做乳腺癌PET成像,我們乳腺PET設備已經獲得了醫療許可證,也有國內首臺小動物活體能譜顯微CT。
通過加速器還可以產生束流,直接用來治癌,比如伽馬射線、質子、重離子,通過加速器產生質子,質子產生中子,通過中子的俘獲也可以治癌等等,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使得我們現在對癌症的治療有了新的手段。這些探測器和其他手段結合,也可以用於輻射安全監測,比如有劑量報警儀、便攜式伽馬相機,便攜式尋源儀、報警器、出入境檢查、通道檢查和工業專用設備等等,這些設備都是我們高能所在過去這些年通過我們核心技術(加速器和探測技術)開發出的各類應用成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了一定的用處。
王貽芳稱,我們也和企業合作,比如跟企業聯合研製的20吋光電倍增管既滿足了江門中微子實驗的要求,同時也發展了國內超高速、高靈敏的光電探測技術,我們和北方夜視合作成立了合作組,開展超高速光電器件的研製,對單光子靈敏從20寸大管子一直到現在小管子都有應用,可以看到我們的研究在各個方面有了應用,也對我們整個工業水平提高和社會生活的應用起到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