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顯露新疲態 或促使政府出臺更強刺激政策

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的證據不斷涌現,經濟專家認爲,對外貿易惡化的情況嚴重,疲軟的經濟數據可能迫使中國政府出臺更多寬鬆政策。(圖/新華社)

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的證據不斷涌現,外界已開始質疑中共是否採取了力度足夠的行動來扭轉局面,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認爲,對外貿易惡化的情況嚴重,疲軟的經濟數據可能迫使中國政府出臺更多寬鬆政策。

《華爾街日報》引述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五公佈數據稱,6月份製造業連續第3個月萎縮,非製造業疲軟,兩者的新訂單雙雙下降。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就業人數都有所下降,表明令人擔憂的就業崗位短缺正在惡化,尤其是年輕人更嚴重。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駐新加坡研究中國問題的經濟學家盧姿蕙(Louise Loo)說,這些數據可能會促使中國政府出臺更多寬鬆政策,因爲經濟中的貿易部分確實惡化了。如果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挑戰將威脅中國長期增長潛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6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月份的48.8小幅升至49,但未能越過50這一榮枯分水嶺。6月份的從業人員分類指數降至48.2,爲連續第4個月處於收縮狀態,凸顯出勞動力市場持續面臨的壓力。5月份,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20.8%,部分原因是製造業的工作崗位流失。

中國決策者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出口企業減稅、允許人民幣貶值,但來自海外的需求仍在下降。中國6月官方製造業PMI中的新出口訂單分類指數繼續下降,跌至5個月低點46.4。6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進一步下降,從5月份的53.8降至52.8。6月份非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非製造業新訂單指數都出現連續性萎縮現象。

經濟學家預計,中國政府仍然不願向國內經濟注入大量信貸,部分原因是隨着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公司轉向償還債務,而不是消費和進行新的投資,對貸款的需求一直疲弱。到目前爲止,中國也沒有像在全球金融危機時那樣,啓動一輪大規模的政府開支潮。

儘管中國經濟持續疲軟,但基本上仍有望實現5%左右的年度增長目標,這會降低中國政府依靠大規模支出來提振經濟的緊迫性。不過,經濟學家警告說,這種剋制也許要付出代價。凱投宏觀稱,除非很快推出具體的支持措施,否則最近的需求低迷有可能陷入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