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機器人謀高端尋破局 下游政策加持曙光已現?|年終盤點

財聯社12月29日訊(記者 武超)價格戰愈演愈烈,產品同質化嚴重,下游需求增速放緩……這一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在激烈競爭中承壓。

反映到主流公司業績,增收不增利成爲普遍現象。根據MIR睿工業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內資工業機器人廠商中,出貨量前四依次是埃斯頓(002747.SZ)、匯川技術(300124.SZ)、埃夫特(688165.SH)、新時達(002527.SZ)。除了匯川技術,其餘三家前三季度淨利潤均同比下滑。但行業也在摸索突破路徑,從政策紅利到技術創新,從國產替代到產品升級,都爲未來留下了破局希望。

下游景氣度拖累 廠商陷入價格戰

高工機器人(GGII)披露的最新數據預計,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30萬臺,同比下滑5%左右。

而在價格層面,GGII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六軸及以上協作機器人產品均價爲9.73萬元, 2024年6公斤負載的六軸機器人價格已經打到2萬多元。

財聯社記者在阿里巴巴採購平臺上看到,甚至有的品牌六軸機器人報價已跌破萬元。

埃斯頓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今年工業機器人產品出貨量保持增長,但是行業不利因素在於:“一方面,下游光伏、鋰電客戶的景氣度不佳,對於控制成本要求更高,從這些領域獲得的利潤有所減少;另一方面,需求端與製造業的整體週期波動密切相關,供給端有大量競爭者涌入,造成產品價格走低。”

財聯社記者關注到,近年來,支撐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關鍵下游行業,如光伏、鋰電和新能源汽車等,今年均遭遇了價格頹勢,這對工業機器人廠商的產品定價構成了更大的壓力。

根據Wind數據,碳酸鋰價格從2022年底的56.7萬元/噸一路下跌,2024年不僅跌破8萬元/噸的參考成本價,還一度在7萬元/噸關口上下徘徊。

而據光伏協會數據,2024年年初至今,光伏硅料市場交易均價下降了37.29%,硅片價格“腰斬”,P型電池價格跌超20%,N型電池大跌41.49%,各類組件產品價格的跌幅也都接近30%。

匯川技術公司人士則向財聯社記者稱,得益於多行業客戶基礎的積累,公司工業機器人業務仍實現較好增長。而公司今年毛利率下滑,主要是由於新開拓了大量新能源汽車類業務,“雖然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因行業的產業格局尚未定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產品毛利率普通偏低,同時這部分營收佔比增加得很快,導致公司綜合毛利率同比是向下的。”

埃夫特董事長遊瑋在近期公開演講中,將機器人賽道的發展歷程總結爲:一擁而上、過度內卷、一地雞毛、剩者爲王、規範秩序、健康發展。由於終端客戶缺乏對“優劣產品”的清晰判斷,導致價格成爲主要競爭手段。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增加,並於2021年首次突破10萬家,全年註冊量同比增加53.3%至13.12萬家;2023年,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註冊量首次突破15萬家,全年註冊量同比增加28.8%至18.00萬家,創近十年註冊量新高。2024年前11個月,我國註冊16.79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2023年同期。

年底曙光初現 明年或能回暖

儘管全年競爭激烈,但2024年末市場逐步回暖、政策的兌現顯效,開始爲行業帶來了積極變化。

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隨着工業生產平穩向好,製造業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11月份工業機器人的產量爲53581套,同比增長29.3%。

“從四季度開始,有一些比較好的現象。可以感受到,得益於國家補貼政策,家電行業回暖非常迅速,來自於家電企業的訂單有所增加。同時,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以舊換新等補貼也在落地。例如包裝印刷等傳統通用型行業的需求也在復甦。另外,今年船舶行業比較火熱,我們正在主攻船舶製造場景,今年已經有小批量的訂單,明年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埃斯頓公司人士向記者稱。

該人士認爲:“隨着國家政策將進入更大的兌現期,以及疊加國產替代的趨勢,我覺得明年工業機器人行業是有比較好的預期的。”

匯川技術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過去產品以四軸機器人爲主,產品已經成熟單獨來看毛利率是比較高的。這幾年增加了六軸的產品,研發上還在繼續投入中,規模上也還需要跑更多量,將六軸產品的毛利率再去做一些優化。“未來隨着規模效應做上來,毛利率應該會有所提升。”

而今年拖累部分公司利潤率的光伏、鋰電等行業,目前也有了止跌回升的趨勢。

碳酸鋰價格四季度期間穩定在約7.3萬元-7.8萬元/噸波動;另外,年底前,光伏相關官方組織和機構頻繁就行業自律及限產限價等議題召開閉門座談會,從最新披露的中標和投標價格的情況來看,頭部企業及骨幹企業正在響應協會及相關部門的“反內卷”倡議,基本都高於協會提出的最低成本價。

還有不少公司提及,今年訂單確認有所延遲。市場正在期待,之後到了收穫的節點,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增量。

埃夫特就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規模同比下降,有受市場競爭加劇和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產品結構變化的雙重影響,以及海外汽車主機廠客戶投資計劃推遲,及在手項目延期執行的影響。

華中數控公司人士則向記者稱,公司工業機器人及智能產線業務今年承接了大量海外訂單,海外訂單相比國內訂單毛利要高一些,但存在週期比較長的問題。“在國內的廠房裡面組裝,然後從海上運輸,再到客戶現場之後調試安裝的時間,都是比國內的項目要時間長很多。因此在前三季度很多項目並沒有達到收入確認的節點,將會在之後確認。”

國產替代加快 產品結構優化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四大家族”(瑞士的ABB、德國的庫卡以及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牢牢佔據着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50%以上的份額。但近年來,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今年依然保持着這樣的趨勢。

今年前三季度,內資廠商同比增速達到21.1%,遠遠高於整體市場水準;市場份額爲51.6%,同比提升4.5個百分點,再創創下歷史新高。有4家中國企業躋身行業前十。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向記者稱,本土品牌搶佔四大家族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份額,主要源於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憑藉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快速響應的本土服務,在中低端市場擠壓了四大家族的份額。此外,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如補貼本土企業等措施,也增強了本土企業的競爭力。

埃斯頓公司人士介紹,公司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已經覆蓋外資品牌的絕大部分應用場景,在速度、精度、穩定性等方面的差距都已經縮小。“我們希望去對標外資,搶外資品牌的市場。”

匯川技術公司人士表示,公司作爲本土品牌,在應對與外資品牌的競爭中, 在定製化解決方案、本土化快速響應、客戶推動核心部件國產化的決心加大等方面,佔據了較好的競爭優勢,能夠與客戶保持較強粘性。

值得關注的是,頭部工業機器人廠商在產品結構規劃中,都將更精密、更有門檻、更具附加值的產品作爲重點方向。目前,新時達、匯川技術、埃斯頓、埃夫特等多家國內廠商,均在在小型機器人領域做出成績後,往中大型機器人領域滲透,爭奪100kg以上負載的六軸機器人等產品的市場份額。

“高端的應用場景,需要多關節、重負載、高精度的這類機器人,是埃斯頓一直持續去研發的。今年公司在大負載產品領域,有一些產品的技術壁壘突破,包括下線了國家首臺700公斤級負載機器人,目前在研發一噸級的機器人,有可能會在明年推出。”埃斯頓公司人士表示。

郭濤認爲,機器人產業已經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並將在未來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隨着技術不斷進步,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從傳統制造拓展到服務、醫療等多個領域。因此,高端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將會不斷增加。同時,高端工業機器人的成本也在逐漸降低,這也將爲其市場推廣提供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