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QE要來了?經濟學家稱當前央行購買國債的可能性非常小
近日,有關央行將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的消息在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分析師指出,法理上央行有買賣國債的合法性,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將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或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短期來看,央行可以繼續使用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來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並無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的必要。
《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條規定,人民銀行不得直接認購、報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即禁止央行在一級市場中購買國債。不過,人民銀行在二級市場上參與國債交易是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一部分。《人民銀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條列示了人民銀行爲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的六種貨幣政策工具,其中就有“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理論上來說,央行購買國債,相當於向市場注入基礎貨幣,增加銀行系統的流動性;同時,央行購債有助於降低國債收益率,進而降低整個經濟的借貸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
2000年前後,人民銀行曾多次開展現券買賣操作,現券買賣的對象包括國債、國開行債券和進出口行債券。但2003年後,央行基本就暫停了現券交易,除了購買特別國債外。原因是2003年開始,隨着貿易順差的擴大和外匯佔款的大幅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氾濫,貨幣政策以回籠和對衝流動性爲主,主要工具是發行央票和正回購操作。
另外,分析人士指出,現券交易是長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如果選擇現券交易爲流動性收放工具,則要求頻繁進行大規模的債券買賣,央行操作成本和對債券市場衝擊不可忽視。即便是在2002年現券交易較爲頻繁的時期,債券買入和賣出規模也遠低於回購操作。
不過,分析人士認爲,長期來看,國債將在貨幣政策工具中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如債券利率與信貸利率聯動等。另外,隨着降準空間一再壓縮,購買國債也可以成爲調節貨幣供應的潛在手段。
以下是部分機構和經濟學家觀點
連平:央行擴表購買國債的可能性非常小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週五在“2024年度大灣區財富管理論壇”上指出,從必要性角度看,美國等國家實施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是因爲沒有其他辦法、途徑、工具和手段。從當前中國情況來看,則沒有必要,比如存款準備金率還有下降的空間,沒必要動用QE。其次,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到的許多重大政策都是中長期的,但是,有一句非常少見但重要的話,就是“要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這也意味着進行QE投放的可能性非常小。
東吳證券:當前還未到央行大規模直接購買國債的地步
買賣國債長期以來是央行分內的工作,但是在特殊的時點確實容易讓人讀出特殊的意味。總書記在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一句講話“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引發了市場的熱議——財政貨幣化和央行大放水要來了?畢竟央行第一次在公開市場業務中直接購買國債發生在1999年,彼時國內也面臨着物價疲軟、長期建設國債連續發行的情況。對於財政貨幣化,我們認爲,這並不是禁忌。但對於“央行大放水”,我們持謹慎態度。“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這句話放在當前,更現實的意義可能在於央行今年在流動性層面會更加配合國債的發行,以及爲超長期國債的定向發行留出空間。美、日兩國央行開啓購債的時點有兩大共同的特點: 一是宏觀經濟承壓,二是央行已經沒有降息空間。結合海外經驗,我們認爲當前還未到央行大規模直接購買國債的地步 。
長江證券:過度強調大財政有資源錯配的風險
從優點來看,央行購買國債,相當於爲市場提供了一種長久期、穩定的流動性補充,隨着降準空間的壓縮,央行購債彌補了當下國內除了降準之外,流動性補充偏短期的缺陷,這對於市場而言,顯然是一個積極信號。但也存在隱患,學術界對於現代貨幣理論的詬病在於,若央行購債力度、久期不夠審慎,容易導致“大水漫灌”,進而引發通脹,同時過度強調大財政,也有資源錯配的風險。2013-2014年,央行之所以在外匯佔款下滑之後,採取公開市場操作、MLF等短久期的形式進行流行性補充,就是爲了控制對於經濟調控的力度,防止“大水漫灌”。
興業證券:買賣國債可能成爲調節貨幣供應的潛在手段
在我國,降準空間日益珍貴,公開市場操作對金融機構抵押品形成消耗,買賣國債可能成爲調節貨幣供應的潛在手段。從國際經驗來看,發達經濟體央行持有國債佔國債餘額比例各異。截至2023年末,日本央行持有國債約佔國債餘額的46%,美聯儲佔比約爲18%,韓國央行佔比不足3%。歐洲央行通過資產購買計劃持有的德國國債、法國國債和意大利國債,分別佔各自國債餘額的15%和5%左右。我國央行對政府債權約佔國債餘額的5%左右,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華泰證券:將國債操作納入常規工具箱對協調財政和貨幣政策有一定益處
短期內,即使央行重啓國債操作,也可能需要考慮貨幣政策對內保持物價穩定、對外保持匯率在合理波動區間的制約。然而,中長期看,如果將國債操作納入常規工具箱,對於協調財政和貨幣政策、平滑貨幣政策操作,以及對國債市場的長期發展都有一定的益處。由於財政政策直接影響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政府存款,以及社會融資中的政府債淨髮行分項,對貨幣政策操作會帶來一定的擾動。如果央行將國債操作納入常規工具箱,財政和貨幣政策可能會加強溝通和協調。目前央行進行基礎貨幣投放工具的久期較短,且容易造成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之間的流動性分層。如果國債操作能部分替代其他基礎貨幣投放手段,或將有利於拉長流動性投放的久期及擴大交易對手方,或有助於平滑市場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