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一年再住院率竟有五成!「吸入性肺炎」是失能殺手

中風一年再住院率竟有五成!「吸入性肺炎」是失能殺手。(圖/中時新聞網製作)

隨着民衆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增加,近三年的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中,腦中風的排名略降來到第四名,看似防治收到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風後的病患,約有五成會在一年之內再度住院,對病患及醫療資源都是沉重的壓力。高雄長庚醫院長期照護整合中心主任暨神經內科副部主任張谷州醫師指出,因爲中風而引發的併發症中,除了再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外,就以因中風導致吞嚥障礙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爲最大宗。

張谷州醫師提到,許多人知道腦中風造成的腦細胞壞死,會導致各種腦部功能及神經傳導受損,引起肢體癱瘓、嘴歪、眼斜、語言困難等等外顯障礙。但多數人忽略病患的吞嚥障礙,也是照護重點。

高雄長庚醫院長期照護整合中心主任暨神經內科副部主任張谷州醫師指出,中風病人需特別注意吞嚥狀態,若引發吸入性肺炎,恐會造成日後失能。(圖/張谷州醫師提供)

腦中風會導致腦內血清P(Substance P)的內分泌物質減少分泌,因而導致病人咳嗽及吞嚥反射減弱,將異物吞進氣管、肺部,容易引發無症狀吸入性肺炎,日積月累,成爲中風後最常見感染的併發症,嚴重的話恐危及病人的生命。

張谷州醫師舉例,就拿隨時要吞嚥的口水來說,如果中風患者時常嗆到、口水進入肺部,其中的細菌就很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是很危險的致病因子。

(圖/中時新聞網製作)

●避免中風患者吸入性肺炎 藥物控制加上口腔護理 有效降低風險

在臺灣,每年超過萬人因中風而失能,是成人殘障的第一要因,更是使用健保資源前三名的疾病。如何改善中風患者因爲吞嚥困難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因營養失衡等引發併發症,是中風病人想要活出健康餘命的重要條件之一。

(圖/中時新聞網製作)

張谷州醫師指出,對於因中風造成吞嚥障礙的患者來說,臨牀上可以藉由ACEI類降血壓藥物,一方面調節血壓,另一方面透過藥物作用提高咳嗽反射,減少患者因吞嚥障礙引發吸入性肺炎之頻率,具有降低肺炎感染風險的優勢。

除此之外,病患的口腔護理也是重要防治吸入性肺炎的重點。張谷州醫師呼籲,患者自身要注意口腔衛生,用餐後清潔牙縫、牙齦,適時補充水分,減少口水帶菌機率,都是調養重點。

無法自行潔牙的病患照顧者也可觀察患者口腔氣味、是否經常嗆咳等情況,提高警覺。配合正在推動的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及居家牙醫醫療,臺灣失能者口腔照護有望更提升。

(圖/中時新聞網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