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農業合作大有可爲——訪南非大學教授、中非中小農協會會長秦效順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於9月4日至6日在北京舉行。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南非大學教授、中非中小農協會會長秦效順。他表示,中國與非洲農業合作日益廣泛深入,前景可期。

秦效順表示,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非不斷深化農業領域務實合作,中國堅定不移支持非洲實現203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及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助力非洲早日實現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科技化及數字化。近年來,中非農業合作從大田作物到畜牧養殖,從熱帶農業技術到旱作農業技術,從農業技術培訓到減貧示範合作,從農產品加工到農產品出口優惠政策,從糧食增產技術扶持到農業產業鏈合作,成果斐然。

自1998年中南建交以來,雙方農業領域交流合作取得長足發展,進一步造福兩國及兩國人民。中南農產品貿易額從建交初期的0.52億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43.64億美元。雙方農產品貿易種類涉及植物產品、羊毛和動物生皮、禽肉類、水產品等。2017年,中南正式簽署《南非冷凍牛肉輸華議定書》《中南出入境動物檢疫合作諒解備忘錄》,南非成爲對華出口牛肉的少數非洲國家之一,中國也成爲南非牛肉最大出口市場。目前,南非農產品日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雙方農業貿易需求旺盛,持續健康的農業經貿合作將進一步推動中南經貿合作深入發展。“在農產品貿易方面,隨着柑橘、牛肉、紅柚、大豆、鱷梨等農產品輸華協議落地生效,越來越多的南非優質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已成爲南非牛肉、柑橘、紅酒、紅柚、鱷梨、博士茶等優勢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秦效順說。

秦效順還介紹了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下中南農業合作部分代表性項目及範例。

中非中小農協會聯合南非林波波大學、南非大學等,對南非姆普馬蘭加省一家農業合作社的農民進行培訓,內容涵蓋大田作物種植及管理、農產品加工、市場管理及銷售技巧、資金申請及獲取政府補貼等,獲得廣泛好評。

此外,中非中小農協會還與南非相關部門及機構共同成立了中南高科技木薯試驗田、中南高科技苜蓿試驗田等。同時,該協會還與南非大學合作,幫助南非成立國家級農業高科技示範區,以解決南非及非洲農民就業、農業可持續發展、婦女青年賦能、糧食安全、農業技術獲取、減貧扶貧等問題。

對於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南農業合作,秦效順建議,一是構建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打造中南農業合作政策對話交流平臺,包括鼓勵建立以雙方農業部門及農科院牽頭的農業聯合委員會或者工作組機制。二是完善雙方農業技術交流培訓機制,提升中南農業合作新效益。三是創新並優化雙方農業合作模式及機制,激發中南農業合作發展動能及市場活力,不斷升級中南農產品貿易,促進南非農業產能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四是構建並增強中南農業合作多方參與機制及網絡,包括爭取兩國政府的參與指導,以及農業部門、農業研究機構、農業院校、農企及農民等方面的共同參與,鼓勵域外援助方、國際組織、南非及非洲本土發展機構、私營部門和農業科研機構等參與中南農業合作。五是建立和強化中南農業合作可持續發展保障機制,加強雙方在農業可持續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對農業及農民生計的影響、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糧食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秦效順強調,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倡議、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對非洲大陸的影響日益廣泛,贏得越來越多非洲國家的支持與響應。新形勢下,中非、中南應繼續加強農業領域合作,進一步拓展農業發展合作空間,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經濟日報駐比勒陀利亞記者 楊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