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集採加速提質擴面:41個品種入選,藥企影響幾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唯珂 廣州報道近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佈《廣東聯盟金蓮花等中成藥集中帶量採購文件(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採購文件》),涉及金蓮花、抗病毒、藍芩、複方丹蔘等41個大品種。

本次聯盟集採在此前6省的基礎上大幅擴圍。據《採購文件》,本次參與的採購主體爲15個聯盟地區(包括廣東、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西、湖南、廣西、海南、重慶、雲南、陝西、青海、寧夏、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可自願參加。

此次集採是基於廣東聯盟組織的清開靈等中成藥品種進行,其中全國中成藥聯盟集中帶量採購第三批和首批擴圍接續採購品種範圍重疊的藥品劑型不列入本次集採範圍。

“此前,安徽9月牽頭的中成藥集採造成部分企業股價大幅震盪。但長遠來看,集採洗牌對於龍頭來說是挑戰與機遇並存。隨着集採的不斷提速擴面和常態化、規範化,市場反應也趨於平穩、逐漸適應。對於整個中成藥行業而言,集採深入也有助於行業持續發展。”華南某券商醫藥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提質擴面

根據藥篩數據,廣東聯盟金蓮花等中成藥集中帶量採購目錄多個品種年全國銷售額超10億元,如複方丹蔘滴丸2023年全國市場銷售額達到32.78億元、麝香保心丸達到28.61億元、蘇黃止咳膠囊達到31.51億元。同時,本次中成藥聯盟集採也包括多個獨家品種。

此次集採品種涉及相關中成藥企業包括華潤三九、香雪製藥、天士力、和黃藥業等。

《採購文件》指出,符合有效報價要求的企業,按五類規則確定擬中選企業。其中,同品種同組別申報企業“單位可比價”相同時,按涉及品種未被聯盟任一省(區、市)依據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評定爲“中等”或“嚴重”失信等級的企業優先、上一輪集採中選產品的企業優先、上一輪集採備選產品的企業優先依次確定擬中選企業。

綜合來看,上一輪集採的中選結果成爲本次集採企業能否中選的重要參考。

一直以來,廣東中成藥聯盟集採的降幅都相對溫和,特別是對於獨家品種。根據過往集採的情況,廣東聯盟此前清開靈等中成藥集採中納入53個大品種,包括清開靈、血塞通、複方丹蔘等,共有87.86%的企業參與,86.88%的產品產生報價,最終174家企業361個產品中選/備選,獨家品種中標降幅較小,平均在20%左右;非獨家中標產品的平均降幅爲67.8%。

實際上,中成藥聯盟集採正在加速提質擴面,在廣東聯盟金蓮花等中成藥集中帶量採購之前,今年國內已經開展多批中成藥集採,包括:全國中成藥採購聯盟集採,涉及20個分組、95個品種,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聯盟地區委派代表組成全國中成藥聯合採購辦公室;安徽9月開展中成藥集採,涉及18個產品組、35個產品,分兩個目錄;浙江9月開展第五批藥品集採,其中有25箇中成藥被納入。

其中,全國中成藥聯盟集採更看重代表品報價的降幅、同採購組日均費用比值以及醫療機構認可度、綜合排名、創新能力、藥材品質、供應保障、信用評價、質量安全等因素的綜合得分。當綜合得分相同時,全國中成藥聯盟集採更青睞申報價降幅大的企業。

危與機並存

中成藥集採方式多樣,一些企業在單省開展的同時也會參與多省聯盟或者全國中成藥聯盟,強品牌力、強價格管控力、持續提質增效的中藥企業將有望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從過往省級中成藥集採的經驗來看,與化藥相比,中成藥集採較爲溫和,在藥價降幅方面,化藥集採平均降幅在50%以上,最高可達90%以上,而中成藥集採降幅基本保持在30%~40%。

華南某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中成藥集採之所以螺旋式不斷降價,而不是一次性降到位,是因爲中成藥受原料產地質量影響較大,沒有化藥一致性評價的要求,很難用通用商品名去進行帶量採購,也不能像化藥集採一樣選擇“一刀切”。

危中有機。這場集採風暴或許也將加速行業洗牌,推動中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和療效。過去依靠獨家品種或市場壟斷地位獲取高額利潤的模式,也正在被打破。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或許能夠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未來,能夠真正在市場中立足的,將是那些不斷創新、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的企業。

華南某機構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成藥集採對相關企業的影響不盡相同,對不同規模企業、不同產品之間影響的區別也很大。“中成藥集採的選品邏輯主要在於,佔用醫保資金較高、消費者用藥廣泛、銷量高的產品更容易被集採。獨家品種、擁有中藥保護的中成藥,被集採選中的較少,很多擁有國家保密配方的中成藥不會被集採,且擁有自主定價權。此外,集採後市場能否真正上量也需要持續觀察。”

目前,各省份積極推動中成藥進入集中帶量採購範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試點情況看,相比化藥集採,中成藥集採仍有持續深入空間。

此前也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根據目前中成藥集採的情況,採購過程中的透明度和公開度不夠,使得部分中小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同時,沒有實行帶量,致使一些企業雖然以低價中標,但並未獲得相應的採購量,影響了政策效果發揮,也影響了中標企業的積極性;此外,集採規則中在技術評價環節對企業以往業績評分佔比過高,致使招標中沒有實現充分的價格競爭,也會影響集採效果。”

該人士表示,與化藥集採相比,中成藥集採需要探索更規範的模式,優化出臺更細緻的規則。未來,需要擴大中成藥集採的範圍,將更多臨牀常用、用量大、採購金額高的中成藥納入全國集採清單,鼓勵各地區加強聯動,儘快實現中成藥集採的最大化,助推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其次,需要持續規範中藥集採帶量模式,明確中標價格和採購量的對應關係,讓低價中標企業獲得足夠多的採購量,促使企業在保證藥品質量的前提下,靠規模、靠創新、靠管理實現降本增效。

此外,還需進一步優化中成藥集採規則及技術評價、價格競爭評分細則,減少技術評價權重,在提升藥典標準保證藥品質量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價格優勢,最大化實現藥品降價、科學公平競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