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三哩島電廠可復活 核四為何不能?

賓州三哩島核能電廠日前宣佈重啓,圖爲該核電廠的冷卻塔。美聯社

「反核風」狂吹全球!多國蓋新電廠,多是小規模、到處可安置的方便廠,新一代的核融合廠也陸續露臉,尺寸、容量不小,一副新霸主的模樣;福島核災後大量棄置的核電廠重啓是大生意,更讓人矚目的是除役舊廠翻新,投資有限,但營利能力可觀。臺灣仍舊是以靜制動,仍然定位爲政治、選票話題,從不在乎能源操作愈發困窘。

幾天前宣佈重啓的美國賓州三哩島核電廠1號機更新重啓是讓人眼睛一亮的大案子。1979三哩島核電廠是美國本土發生最駭人的核電廠事故,二號機陣亡封廠,一號機小傷持續商轉到2019退場。看到AI風潮大起,吃電的規模更是狂爆等級,於是三哩島老東家狂砸16億美元更新一號機,舊設備大幅汰除,改裝核融合尖端設備,預定2028重新並聯商轉,目標將延役至2054年;初估重啓後的發電營收比美國過去30年所有綠電的營收還要高。

臺灣的非核家園政策確實是歷久彌堅。初起是在野陣營的選票考慮,反核能結合反老K票源,那個時空背景反核頗烈士、清流,就一路走下去;車諾比核災、福島事故更增添了反核彈藥。當時的在野陣營沒敢想有朝一日會執政,更沒想過核電客觀環境有如此大的變化,竟然吹起全球返核風潮。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總不能變身執政黨後,徹底推翻以前的言行。

問題是擺在嘴上的節能、發展綠能的能源政策本來就不很有心,如今更幾乎走到死衚衕;根本原因在臺灣是單一電網,電力的發、輸、配、供長期以來都是臺電獨挑大樑,近年來雖然發展能源轉型、電力改革,但新加入的光、風、水民營發電,還是得配合臺電單一電網型態運作,因而雖然能源多元了,經過臺電大電力池運作,其實只是名稱好聽。

例如光電,白天日照足,太陽光電應可有一定角色,但臺電發電設備不可能放在一旁;風電要看季節,冬天季風強,但整體用電需求低,其實派不上用場;最大的麻煩是這些電很難儲存,過去靠燃料電池轉換爲可儲存電力,但這是多此一舉,夜間風電更是如此;客觀環境難以配合,結果是即使興建儲能場也沒有用,最近停掉的儲能場數十億元建設,正是因派不上用場。

臺灣的供電環境實在不理想,必須求變,核電是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