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六度詰問徐榛蔚 賴清德把總統做小了

賴清德總統昨天與花蓮縣長徐榛蔚視訊連線,討論颱風防災。記者黃子騰/攝影

天災臨門,長官關心民衆安全是好事,但竟然到查對撤離人數的細微末節,真的是落後太多的領導統御。上週大規模的漢光演習,國軍最自豪的是「去中心化」,賦予作戰部隊最大的現地指揮權,不再是旅、營、連,甚至直接下放到單兵,攻灘頭、搶陣地單兵即能決定。對照防颱六度詰問應撤離人數,現地演習指揮官豈不應到現地教臥倒、隱蔽掩蔽?這是總統該做的嗎?

災害來臨的撤離多年來國人一直反應慢半拍,或許是聽口令行事慣了,面對危險應該撤離,戰場上班兵報告班長,班長再上報連、營、旅,一路等司令部看了報告做出撤離指示纔敢撤,一上一下等開始行動,敵人槍彈早就打進來了。

防災撤退常年來同樣慢半拍,儘管知道深處土石流潛勢區、低窪洪泛淹水區,民衆也不會主動就撤,一直要等到上級指令下達才行動,等到開始撤離水早就開始退了;這個局面至少到1999年921大地震死亡近400人後,國人才警覺及時警示的重要,才促成隔年《災害防救法》的三讀施行,確認災害防救的機制建構及執行是政府重要職能。

法令體系的建構是政府推動災害防救的基礎,真正要能落實,還得長時間培養人民的防災、避災素養。淹大水民衆知道走避是保命第一步,不需要各級長官下達行動指示才撤,行動的指揮權在民衆手上,第一時間就要做出撤退決定,這是指揮權下放的核心意義,不必等到造冊上呈覈對。

山陀兒可能帶來的風雨、生命威脅民衆必須第一時間警覺,該不該撤,自己有定見,不待長官提醒、催促;地方上哪些民衆可能身處險境,父母官應該最清楚、牢牢掌握,哪些人該撤,多少人撤,哪裡需要高高在上的總統提醒?救災的事總統請顧大局,提綱挈領,撤走民衆的事就交給民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