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看PMIC趨勢 展望正向

致新科技董事長暨發言人吳錦川與致新科技董事長特助暨代理髮言人唐漢光。圖/張珈睿

致新近一年營運

疫情打亂產業供需逐步平復,類比晶片廠致新科技董事長吳錦川展望後市,認爲面對中國國產替代隱憂、及TDDI業者整合PMIC提供解決方案之威脅,致新與品牌客戶黏着度高,且多年經驗積累十足默契,具有先進者優勢;吳錦川更以國際大廠德儀(TI)爲例,TI市值一度超越高通,電源管理隨着電氣化、電動化需求提升,產業趨勢長期向上。

近期半導體市況回覆,但多以急短單爲主,不禁令市場關注是否將成產業常態。吳錦川表示,急短單一直是業界常態,但他強調佔比不宜過高,以致新爲例,急單和短單在第二季和第三季的營業額佔比很低。另外,除了2022年下半年因爲景氣極速反轉特例外,每一年因爲季節需求,在第二、三季之急、短單本來就較多。

他更進一步指出,急短單深層涵義即不保證有下一單的生意,公司若要穩定成長,還是必須有穩定的客戶來源。

對於電源管理晶片趨勢,吳錦川看好電源管理需求持續成長,以國際龍頭TI市值來看,十年成長3倍,然手機晶片廠高通卻持穩於千億美金市值,成長反而有限。他分析,除了因爲德儀是IDM因素外,電壓、電流隨着電子用品滲透率提升,需求只會成長。以無線藍芽耳機爲例,從有線變成無線,無形之中PMIC需求就增加了。

談及中國大陸國產化政策,他直言還不用擔心,主要政策尚未嚴格落實,而未來也會以美系公司首當其衝。

目前仍是良性商業競爭階段,純粹看商品價格和品質;不過,致新會做好萬全準備,在大陸晶圓代工廠備好Plan B。

另外部分IC設計公司下單陸系晶圓廠,吳錦川認爲,臺廠晶圓代工仍有優勢,同樣晶圓,臺廠可以切出更多晶粒,良率也較佳,因此權衡之下不一定真的省成本。

致新與客戶經過多年配合,雙方具備一定默契,產品時程掌握、品質控管,皆能滿足客戶需求,並不會隨意更換供應商;此外,驅動IC廠的解決方案,也未必能撼動致新既有的客戶,吳錦川自信地回答:「畢竟,我們是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