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錶,不行了?
近期,小米和華爲在新品發佈會上,帶來了旗下新款智能手錶產品。其中小米手錶S2主打精緻、時尚的外觀設計,在功能上與前代沒有太大的差異。而華爲Watch Buds則嘗試性將智能手錶與藍牙耳機相結合,爲消費者帶來一種全新的場景體驗。
智能手錶發展至今已有十幾年,市場頭部化早已形成。並且隨着產品逐步高端化,很多魚目混雜的品牌和產品慢慢被被淘汰,市場格局更爲穩定和明朗。但是,智能手錶市場其實也陷入新的發展瓶頸,當心率/血氧/體溫檢測等健康功能都一應俱全,且測試精準度達到一個較高的水準後,智能手錶其實有點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發展,又陷入到另一個新的探索階段。
(雷科技攝製,禁止侵權)
近幾年,全球可穿戴市場增長逐漸放緩,國內甚至已經在走下坡路。但是,各大手機品牌卻非常重視智能手錶的發展,並將其看成是智能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智能手錶必須儘快擺脫當前的困境,纔有希望在未來綻放更多光彩。
智能可穿戴市場發展越加乏力
近日,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可穿戴腕帶市場整體出貨量爲1210萬臺,同比下滑7%。其中,運動手環市場已連續八個季度同比下跌,本季度出貨量僅350萬臺;基礎手錶也下滑了7.7%,保持在510萬臺左右;僅智能手錶取得16.8%的正向增長,出貨量340萬臺。
(圖源:Canalys)
各大品牌的市場份額方面,華爲以24%的份額位居國內第一,緊隨其後的是小米的21.9%,小天才、蘋果、OPPO的份額依次爲9.8%、8.6%%、4.3%。從數據上看,國內可穿戴市場已完全由國產品牌主導,蘋果的份額跌出前三。但是,蘋果仍舊在高端市場佔據絕對的統治力,特別是新款Apple Watch Ultra發佈後,推動智能手錶的價格上探到6000元價位,這一點是國產品牌暫時無法企及的。
國產品牌中,華爲雖然保持着第一的位置,但市場份額卻正在被其他品牌逐漸稀釋。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華爲、小米、小天才、蘋果、榮耀的市場份額分別爲33%、17%、8%、8%、5%。而今,OPPO取代榮耀擠進前五行列,華爲的份額則下滑了9%,而小米卻上漲了4.9%。由此可見,今年各家產品的市場表現,明顯是小米、OPPO的會更受歡迎。
(雷科技攝製,禁止侵權)
把目光拉到全球市場,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3.4%,達到4900萬臺。蘋果依舊穩坐全球第一的位置,市場份額達到20%,同比增長37%;三星以10%的份額排名第二,同比增長16%;小米以9%的份額排名第三,同比下滑38%;華爲以7%的份額排名第五,同比下滑29%。如果和2018年的數據做對比,當年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同比增長41%,蘋果佔據37%的份額。這幾年安卓智能手錶的全球份額確實大幅提升,但整個市場的增長卻越加緩慢,逐漸步入瓶頸。
蘋果作爲智能手錶行業的引領者,更是高端市場的統治者,所以Apple Watch一直是消費者購買智能手錶時的第一選擇。安卓智能手錶雖然在可玩性、續航等方面有較大優勢,但在健康管理專業性上,還是不如蘋果,部分功能甚至是跟在蘋果後面引進的。你會發現,近幾年智能手錶雖然一直在升級,但功能和技術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進步,也無法帶來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智能手錶市場,或者說是安卓智能手錶,已逐漸進入到增長乏力期。
運動手環嚴重威脅到手錶的發展
智能手錶之所以發展越加緩慢,小雷覺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手錶的功能體驗已經陷入瓶頸,缺乏更有意義、更具創新性的東西,很難繼續吸引消費者購買和換新;第二,智能手環的功能、設計越來越像智能手錶,但價格卻依舊保持較大的優勢,對智能手錶產生巨大威脅。
(圖源:小米官方)
有關注智能手錶發展的朋友可能比較清楚,如今智能手錶的功能和兩三年前幾乎沒升級。最初的智能手錶僅支持心率、睡眠監測和運動數據記錄,後面陸續加入血氧飽和度監測、心電圖監測、心率不齊提醒、女性經期/孕期監測等等功能。短短几年,智能手錶的功能在飛快發展,大家把能想到且能實現的功能都往手錶裡面塞,推動手錶成爲大家身邊不可缺少的健康管理助手。
但是,在近兩年的智能手錶身上已經看不到有更新穎的功能出現了,即便是今年最新發布的產品,不外乎就是心率/血氧/睡眠/壓力監測、100+種運動模式、NFC公交門禁和離線支付等等,這其實都是兩年前就有的了。功能上遲遲未能有創新,而手錶的設計形態也沒有什麼變化,導致智能手錶發展陷入瓶頸,沒有繼續向上增長的動力。即便各大品牌都在努力保持產品迭代,但其實也就是在上一代的基礎上做小修小補,如加大屏幕尺寸、延長續航、提高傳感器檢測速度或精準性等,幾乎看不到特別大的功能升級。
(雷科技攝製,禁止侵權)
智能手錶陷入瓶頸後,廠商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運動手環上來。從去年開始,市面上運動手環的屏幕尺寸越來越大,小米手環6從上一代的1.1英寸升級到1.56英寸,今年的小米手環7 Pro更是升級爲方形錶盤設計,屏幕尺寸進一步提升到1.64英寸,外形已經和主流智能手錶非常接近了。華爲、榮耀的運動手環也同樣在朝着大屏化方向發展,並且功能也越加強大,如心率/血氧監測,女性健康管理等基本都支持。如果對專業性和精準度沒有非常苛刻的要求,運動手環完全足以替代智能手錶。
對比兩者的價格,運動手環真的要便宜好多。小米手環7 Pro售價399元,華爲手環7標準版售價269元,而新發布的小米手錶S2則賣到999元,華爲Watch GT3則是1388元起。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顯然是運動手環性價比更高。不過,運動手環市場應該也趨於飽和了,市場需求不再像以前那般強烈,即便產品性能更強,但需要換新的人也還是少數,導致手環銷量也出現下滑。
智能手錶下一步該怎麼走?
此前很多人曾有過這般猜想,認爲智能手錶以後會逐漸取代手機,成爲下一代移動終端。從智能手錶目前所具備的功能來看,確實存在一定的可能性。現在大多數手錶都預裝獨立操作系統,可以進行系統升級以及第三方App安裝,且支持音樂播放、微信消息回覆、NFC公交門禁以及離線支付等。支持eSIM卡的型號還能進行獨立通話、獨立導航,即便沒有與手機連接也能正常使用。智能手錶在某種意義上,已經算是精簡款的智能手機了。
(雷科技攝製,禁止侵權)
但是,智能手錶與手機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屏幕尺寸完全無法相比,操控體驗也相距甚遠,不論是打遊戲或看視頻,此時的手錶都是無法勝任的。所以,智能手錶想要取代手機,近十年估計是不太可能了。現在的手錶,不斷加入很多手機已有的功能,如導航、音樂播放等,同時還得保證其在健康管理上的專業性,這確實讓手錶顯得功能豐富強大,但實則每一項的體驗都差點意思,而且對手錶的性能、續航也造成較大的拖累。
對於智能手錶未來的發展,小雷有以下兩種看法。第一,是側重方向地去強化手錶的功能。很多智能手錶產品都支持專業的健康管理功能,且很多廠商也一直往這個方向去鑽研強化,那麼智能手錶完全可以朝着專業醫療器械的方向去發展。蘋果Apple watch已經獲得國家藥品監管局醫療器械審批,安卓手錶品牌也可以嘗試往這個方向去發展。通過硬件和軟件升級,給智能手錶賦予更專業、精準的身體監測功能,如心電圖、房顫提醒、睡眠呼吸監控等等,讓手錶能更好地爲用戶的健康服務,而不是功能雜而不精。
(雷科技攝製,禁止侵權)
另一種思路則與此完全相反,智能手錶不要去內置太多健康管理功能,而重點強化其它智能化體驗,將手錶真正打造成一款便攜式手機,這也是在爲以後取代手機探路。產品可以獨立撥打接聽電話,回覆短信/微信等,還可與其他智能設備互聯控制,讓手錶在徹底脫離手機的情況下也能獨立運行使用,且不會給正常生活造成困擾。這兩種做法雖然比較極端,但卻能真正提升手錶在某一方面上的體驗。
現在手錶上大量的功能其實很多都用不上,一部分人是爲了獲得專業的健康管理和運動功能纔買了手表。另一部分則是爲了手錶上那一堆智能化功能,他們多數都希望手錶能獨立於手機來使用。既然市場有兩種不同的需求,爲何不嘗試將手錶的功能進行細分,衍生出兩個甚至更多的新品類。如此一來智能手錶能滿足到更多消費者的需求,更專業的健康管理功能,也有機會吸引到更多用戶。
(圖源:華爲官方)
第二點想法,那就是從產品的外形上花心思,把外觀設計玩出更多新花樣。華爲最近推出的兩款產品就選擇了這一方向。華爲Watch GT Cyber採用可拆卸錶盤設計,能根據喜好更換錶殼,可玩性很高。而華爲Watch Buds則創新性地將藍牙耳機和手錶相結合,打開錶盤就能取出耳機,設計和體驗更爲新穎。兩款產品都是對傳統外觀進行顛覆,讓手錶擁有更多的可能性。不過,作爲嚐鮮性產品,兩者的定價可能稍貴一些,還不知道市場反饋如何。但不論怎麼說,在外觀上求變確實是智能手錶發展的一大方向。
總結
智能手錶已經成爲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產品也在加速普及,爲更多用戶提供服務。隨着越來越多廠商的加入,安卓智能手錶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逐漸提高,國產品牌在該領域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高。但是,近兩年智能手錶的發展確實陷入到較大的瓶頸,功能迭代緩慢甚至停滯,導致產品銷量增長遲緩。想要繼續推動智能手錶市場發展,確實需要進行更爲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從功能體驗、外觀設計等方面進行顛覆。明年,各行各業應該會迎來疫情後的復甦回暖,智能手錶市場也應該把握機會,爭取在將銷量推上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