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勝於體量:四艘運糧船擊敗整個奧斯曼帝國艦隊

在古往今來的戰爭史上,總有無數經典且讓人咋舌的以少勝多案例。很多時候,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於規模體量,而是更仰仗於裝備、訓練水平和勇武風尚。至於單純紙面數量多寡,則會因各類情況而淪爲次要因素,甚至會間接產生負面效果。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圍,便多次上演過類似好戲。

尤其是水面戰較量中,志在必得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竟被4艘商船擊潰。

註定在歷史上留下大名的 默罕默德二世

早在1451年,蘇丹默罕默德二世登上大位,準備以武力消滅拜占庭殘餘勢力。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正處國力上升期,治下領地橫跨歐亞大陸,卻始終無法將君士坦丁堡收入囊中。究其原因,就是無力封堵走水路輸入的各類援助。由於整座城市三面環海,即便被斷絕掉所有陸地上通道,也很難遭遇嚴重糧荒。因此,新任蘇丹在備戰時額外看重海軍部門,幾乎將同時代的所有策略都加以運用。

三面環海地形 讓君士坦丁堡不易被封禪

首先是組建龐大艦隊。儘管土耳其海軍起源自1308年,卻始終受限於規模太小而缺乏威懾力。默罕默德二世便以加里波第爲中心,集中力量建造126艘各類戰船。其中的31艘爲大型加萊槳帆船,屬於地中海水域的制式裝備,並且大都在船艏安裝有小型火炮。這支新軍由出身保加利亞的蘇萊曼-巴爾託格魯指揮,主要由愛琴海沿岸的希臘人擔任水手,也不乏從黎凡特等南方地區趕來的志願者。甚至還有部分西班牙人應徵入伍,爲他們提供最先進的歐式武器指導。

1451-52年 奧斯曼帝國瘋狂建造戰船

其次是用炮臺封堵航道。默罕默德在1452年下令建造兩座堡壘,分別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側,可用火炮攻擊任何通過船隻。其中,歐洲的魯梅利亞堡在君士坦丁堡以北,而亞洲的安納托利亞堡爲南側。既安裝有足以摧毀單艘船隻的重炮,也包括大量直指水線高度的大型火器,可謂是武裝到牙齒。敵對船隻無論是由愛琴海闖關,又或是企圖從黑海南下,都無法避開堡壘的火力覆蓋範圍。

留存至今的魯梅利亞堡 屬於早期海防炮臺

最後還有外交籠絡。當時的君士坦丁堡北側,是由熱那亞人控制的加拉太飛地,主城區中亦有威尼斯等海洋商業國家的租界。奧斯曼帝國爲避免麻煩,主動向他們送上橄欖枝,希望用武力威懾+市場誘惑的經典組合,勸退任何可能的軍事援助。以至於在後來的戰爭中,上述勢力雖不甘於現狀被改變,也無法形成有效的出兵共識。

奧斯曼土耳其一度與威尼斯等歐洲國家改善關係

公元1453年4月,總計130000人的奧斯曼大軍如期而至,誓要以雷霆萬鈞之勢攻克君士坦丁堡。城中的拜占庭守軍不過70000餘人,且絕大多數是沒有軍事技能的動員市民,只能把少量西方僱傭兵、志願者和水手都召集起來使用。倒是古羅馬時期修建的宏偉城牆依舊堅固,但仍有北側的金角灣部分較爲低矮,被供方雙方視爲關鍵區域。因此,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命令用有巨型鐵鏈鎖住入口,再徵用港內的各類船隻進行據守。

在金角灣部署防禦的君士坦丁11世

4月18日,默罕默德二世命令海軍進攻,企圖以數量優勢佔據金角灣。但港口內的守衛早就嚴陣以待,用10艘最大的卡拉克帆船充當浮動木城,緊緊護住後方的攔海鐵鏈。由於造型非常高聳,讓少量水兵可以居高臨下的肆意向敵人射擊。兩軍相接前,土耳其人已經發出一輪弓箭、火炮齊射,卻根本打不過堅固的船體本身。隨後按常規戰術強行登攀登,又被像大雨一樣傾斜而來的箭矢、標槍和石塊擊退。當土耳其艦隊準備從側翼包抄,還會遇到僅剩不多的拜占庭槳帆船堵截。最後只能承認失敗,重新回到原先的封鎖位置。

末代拜占庭海軍 大量依靠意大利水手

此時,蘇丹和他的高官們還沒意識到,奧斯曼艦隊到底離先進水準還差多少?直至4艘行動遲緩的商船誤入戰場,才以更爲屈辱的方式給予打臉!

拜占庭的大型運糧船 主要是由熱那亞人操作

4月20日,3艘來自熱那亞的卡拉克帆船駛過馬爾馬拉海,載着糧食、武器徑直開往君士坦丁堡。途中,他們遇到1艘屬於拜占庭皇帝的大型運糧船,便準備組團衝過土耳其人的艦隊封鎖。正在前線督戰的默罕默德二世接報,當即下令所有戰船前去圍剿,希望用單方面圍殺來一雪前恥。爲此,他們還將更多裝備不錯的重步兵派遣上艦,催促划槳手盡全力衝殺過去。只用很短時間,就已經將目標附近的海面圍的水泄不通。那些困守城頭的希臘市民、駐紮郊外的土耳其士兵都停下手頭工作,將目標聚焦於這場衝突。蘇丹更是率親信登上附近的一座小山觀摩。

親自督戰海軍艦隊的 默罕默德二世

可惜,奧斯曼人自戰鬥爆發起就居於下風。他們的槳帆船猛烈開火,從四面八方傾瀉石彈、弩箭和標槍。但熱那亞人的卡拉克帆船巋然不動,繼續以緩慢且堅定的向北方持續移動。由於並未裝備大炮,船員們只能發射箭矢、標槍和投擲石塊,幾乎不費多大力氣就能命中。這主要是因爲海面波濤洶涌,讓低矮的槳帆船很難穩定,彼此間又排列的太過密集。土耳其人一直希望攀爬上船,卻永遠躲不開守衛的精準點殺。更爲糟糕的是,由於船艏火炮過於固定,幾乎沒可能提高仰角打壞風帆。

即便沒有配備火炮 卡拉克帆船的防禦能力依舊突出

諷刺的是,看似威望的卡拉克帆船也有致命弱點,那就是過於依賴自然力推動。當他們突圍至金角灣入口,就因爲海面完全無風而停在原地。親自指揮的巴爾託格魯抓住機會,再次用百餘艘槳帆船將她們團團包圍。然後使用炮彈與點燃的箭矢縱火,企圖用烈焰搞定這些硬骨頭,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座艦去撞擊那艘大型運糧船。奈何目標過於堅固,輪番幾次都沒能讓進攻方得逞。一些船員在戰鬥間隙還有時間取水,把着火區域的損壞降至最低。真正能讓他們喊怕的因素,恐怕只有攀爬者人數。只不過梯子、抓鉤都是有限的,而用於反擊的石塊、箭矢數量遠多於此。

兩小時激戰 並沒有阻止運糧船抵達君士坦丁堡

經過兩小時激戰,無論熱那亞船員還是土耳其士兵都已精疲力盡。微風則在關鍵時刻重返海面,幫着將停滯的卡拉克帆船緩緩推向金角灣。兩艘威尼斯人的槳帆船突然衝出,瞬間便將鬥志盡失的奧斯曼艦隊珍珠。於是,四艘商船得以順利將大部分物資送到拜占庭人手中。雖無力扭轉全局,卻或多或少爲君士坦丁堡的防禦者增加些許底氣。

土耳其人只能通過陸路將船送到金角灣

事後,目睹全過程的蘇丹默罕默德二世怒不可遏。他險些將自己親自任命的海軍將領送上砍頭臺,同時也明白奧斯曼艦隊與同時代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正因如此,纔想出挖掘陸地通道的辦法,將船直接投放至金角灣另一側。但在這項工程學壯舉完成前,君士坦丁堡的防禦固若金湯,始終拒絕成爲新來者的伊斯坦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