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全球塑膠公約/當大海遇上塑膠 釜山的永續雄心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25日在釜山舉行,會場外放置一座肚子裡塞滿塑膠垃圾的巨大鯨魚裝置藝術,並開放民衆參觀。特派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海天一線的遼闊美景,是許多人提到南韓釜山時,腦中會浮現的畫面。《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會議(INC-5)25日在釜山開跑,最終公約將在接下來七天會議中定案。INC-5會場外的標誌物是一隻肚子塞滿塑膠垃圾的巨大鯨魚,既彰顯聯合國大會2022年決議設立公約時「解決海洋污染」的初衷,也凸顯釜山的海洋城市特色。
釜山近年舉辦多場國際海洋廢棄物研討會,去(2023)年各國爭取舉辦2030年世界博覽會期間,南韓總統特使張成民更在非洲氣候峰會喊出釜山世博「將不會使用一次性塑膠」。不過最終由沙烏地阿拉伯拿下該屆世博會主辦權。
如今看來,釜山十分關注環境問題,曾在臺出版《翻轉首爾》一書、目前住在釜山的作家郭奎煥認爲,這與釜山過去飽受老舊工業區污染的歷史有關。郭奎煥提到,位於洛東江下游的釜山西部過去發生不少空氣和水污染事件,直到2000年代中期因應工業區環境管理標準提高、政府實施大規模洛東江水質改善計劃等,情況纔有改善。
以人口來看,釜山是南韓僅次首爾的第二大都市,但從高齡化、孤獨死、青年人口等標準來看,釜山也是負面指標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發展遠遠落後首爾、仁川在內的首都圈。郭奎煥認爲,這驅使釜山在2000年代以後發展績效較快、也能改善城市形象的領域,最具代表的是文化、觀光業,及爭取參與國際活動,這些都能轉化爲釜山政府在政治與經濟能量上的基石。
郭奎煥也提到,將自身優勢和永續議題結合是韓國所有城市近年趨勢,並非釜山獨有,正因塑膠污染和大海息息相關,釜山政府才更積極投入跟塑膠相關領域,也被南韓政府選定「塑膠再利用研究園區」的所在地,該園區預計2026年完工。
釜山靠海,與《全球塑膠公約》解決海洋塑膠污染的初衷相呼應;作爲INC-5主辦方,南韓政府對塑膠的態度也備受外界關注。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金娜拉說,南韓政府面對塑膠議題多把重心放在下游回收和廢棄物管理,前幾輪談判對塑膠生產沒有明確表態,直到11月環境部長金琓燮纔在記者會上表示「若要解決塑膠問題,必須着手減少塑膠生產」。
但那次公開談話後,南韓環境部還沒有進一步作爲。近40個國家陸續在第四輪談判會議(INC-4)後簽署「釜山之橋—原生塑膠宣言」,這份宣言明確支持塑膠減產,南韓並未加入。包括「根除塑膠聯盟」在內的南韓環團多次呼籲政府採取積極行動,以在談判會議中展現領導力,支持制定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25日在釜山舉行,會場外放置一座肚子裡塞滿塑膠垃圾的巨大鯨魚裝置藝術,彰顯聯合國大會2022年決議設立公約「解決海洋污染」的環保理念。特派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