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關重要!明年經濟發展的關鍵線索明確了

年關將近,世界依然動盪不安。

俄烏戰爭尚未走到終局,世界航運大動脈擁擠不堪,通脹頑疾難以遏止的同時,經濟衰退的陰影也在逐漸逼近,這些都爲2024年的經濟帶來更大變數。

而前不久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則暗含着明年重點資源的流向:

比如會上強調了多少次發展,就強調了多少次安全;

比如它提出“先立後破”,追求高質量發展;

比如它以更積極的姿態,提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信號落地!企業和個人決策,都有了應對方向。

但如何在風暴中守住財富,並抓住可能到來的機遇,梳理宏觀經濟的脈絡,抓住它的主線,尤爲重要。

新年將至,這是獻給各位投資者的一堂必修課。

想了解一國經濟的運行情況,本質上和破案差不多。

出色的偵探會根據一些極具代表性的線索,抽絲剝繭,一步步逼近真相。

不同經濟體的代表性線索也不同,例如美國經濟的關鍵線索,是失業率和通脹指標。

中國經濟的關鍵線索之一,是GDP。

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將2023年增速目標定爲5%。高於去年的3%,但低於疫情前的5.5%,是一個相對求穩的數字。這也意味着大規模刺激動作的出臺,會相對謹慎剋制。

從前三季度5.2%的經濟增速來看,完成這一目標並無太大懸念。

所以,如果要用關鍵詞來概括2023年的中國經濟,第一個就是“復甦”。

第二個是“意外”。

三年大疫過後,國內外一衆機構翹首以盼的強勁增長,並未出現。

更大的意外,是連向來注重負債率管理,年初負債率只有79.4%的中央財政,都開始主動擴張了。

今年四季度臨時增發了1萬億特別國債,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

在更具體的層面上,2023對房地產而言更是充滿意外和挑戰。

2022年提出的“支持住房改善”,似乎預示着房企們久違的春天。

然而這一年裡,碧桂園楊家變賣家產,萬科求救,就連綠地、遠洋這類國資巨無霸,也相繼撕去表面光鮮的外衣。這一年地產的主題,原來是“不破不立”。

房地產曾是中國GDP增長的重要引擎,據財經十一人測算,在房地產迎來強監管之前的2021年,房地產貢獻約20%的GDP、約40%的財政收入、約20%的社融存量,構成約60%的家庭資產等。

缺失的經濟增長動能,將如何填補?

今年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是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不僅如此,還提出了更多讓人驚喜的轉變, 讓我們對明年經濟走向有了更多期待。

比如相比於2022年的“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今年的提法變成了“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會議通稿出現了久違的“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字眼,“不破不立”被“先立後破”的新提法取代。

這讓我們相信,2023年是意外與不確定的一年,也是變革與充滿希望的一年。

要預判2024年的中國經濟如何運行,還是離不開談論GDP。

從目前各家國內外機構來看,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大體落在4%~5.5%的區間內,略低於去年。

機構預測只是一方面,在我國,官方表態是更重要的參考系。

所以,明年三月召開的重要會議,將會是一個更重要的時間節點,按照往年慣例,會上將公佈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通過比對官方表態目標和預測區間,我們大致可以推斷會不會有大的刺激出臺。

如果目標定在預測區間上方,意味着高層在經濟上會有較多發力,積極的、刺激性的動作會比較多。

反之,則意味着大規模刺激政策出臺的概率相對較小,刺激會比較謹慎,這是大的方法論。

但在此之前,我們還是能依靠已有信息,抓住明年經濟發展的主線。

不論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還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提法,都蘊藏着更加積極的基調,和更爲遠大的目標,似乎預示着明年的工作重心就是全力拼經濟,向5.5%的預測上限甚至更高目標進發。

這種判斷也對,也不對。

何出此言?

一國之經濟,可大致分爲“國計”和“民生”兩類。

“國計”指的是國之大計,需要集中資源去搞的宏觀大動作,比如高端芯片、登月、量子計算、反物質之類,是要集舉國之力才能攀登的科技樹。

“民生”指的是民之生計,側重於人民羣衆生活的方方面面,滿足的是小到吃飯睡覺,大到婚喪嫁娶的需求,普通人的體會更加深刻。

那麼要全力去拼的是哪一類?

教育、住房、金融、互聯網。

這些行業,在2023年的變化,我等普通人感受頗深。

與之相對的:

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國內各細分車型領域滲透率已經超過20%。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份額中,中國品牌獨佔四席,比亞迪位居榜首;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之際,被制裁多時的華爲掏出了自己的5g手機;

龍芯前不久推出了全自研新芯片,性能首次達到市場主流產品的水平;

大模型蓬勃發展,騰訊、阿里、百度紛紛加碼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領域,進一步推進數實融合。

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手機、芯片、大模型,全是高精尖行業,全在高歌猛進,全都是要“立”的國計行業。

加之在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上,提法由去年的擴大內需轉變爲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意味着資源將更多流入國計行業的供給側,而非消費端和需求端。

一言以蔽之,明年經濟會發力,爲民生財富,但更爲國之大計。

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但不是隻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而是發展+安全的雙中心模式,兩手都要抓。

所謂國家安全,就是不被卡脖子,在愈加激烈的大國博弈中不落下風,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裡能佔得先機,與高精尖行業的崛起密切相關。

年末的經濟工作會議,就是指明瞭未來資源將集中流向新能源、芯片、大模型等大國博弈、國家安全相關的高精尖產業。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資源流向哪裡,普通人讓財富保值增值的機會就在哪裡。

要如何抓住?

“除非你真的瞭解自己在做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

這是華爾街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的名言。我的理解是在投資之前,要先對身處的宏觀環境有充分且透徹的理解,並能抓住主線,以此形成自己的投資行動綱領。

年末的這場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

不單單是從追求增長速度轉變爲增長質量,更是將經濟增長的動能從“民生”轉向“國計”爲主。

個人如何順勢而爲,在博取收益的同時,守好自己的財富,也許是未來投資的主線,而只有抓住主線,我們才能提前佈局。

2023年,國內資本市場一片腥風血雨,幾場A股3000點保衛戰打下來,不少人身心俱疲。

2024年,在全力拼經濟的大旗幟下,A股表現可能會有回暖,具體來看,企業盈利將繼續復甦。MSCI中國指數預測2024年每股收益增長9-10%,可能會爲基本面帶來支持。前述“國計”類的板塊,也許是普通人能夠參與獲利的渠道之一。

誠然,一頓分析猛如虎,但你永遠不知道A股的下一根K線將走向何方,若要博取收益,風險不可避免。

但這只是選修,對衝風險纔是必須面對的課題。

如何對衝?

先來看一組數據:

今年11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3%,其中,北京和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9%和4.7%。

2022財年,東京及其周邊地區的新公寓平均單價比前一年增長了8.6%,東京23區新建公寓在2022財年的平均價格較2021財年增長了17.2%;

倫敦地區房產最新掛牌價對比去年同期上漲了 6.1% ;

紐約房價更是持續上漲百年。

儘管地產尚未完全走出寒冬,但國內、全球一線城市的房產,仍是相當優質的核心資產,價格堅挺。

其次,分散化的投資原則,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除房產外,黃金仍是優質的避險工具。俄烏衝突之後,金價似乎突破了與美國實際利率反向變動的規律,美國實際利率陡升,金價卻越來越高。

此外,根據歷史經驗,每逢大國博弈期,金價總能居高不下。

儘管美聯儲時不時就傳出降息的消息,當下5%的無風險收益率,也提供了諸多投資機會,它不僅意味着美債在未來10年內5%的穩定收益,也意味着香港的儲蓄存款利率隨之水漲船高。

以及,加碼衣食住行、醫療、軍工等非週期性行業,或將是明智之選。